1、什么是中暑?主要原因?
中暑是指人体再高温环境下,水和电解质过多丢失、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本原因是高温,体内热量不断产生,散热困难,外界高温又作用于人体,体内热量越积越多,加之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身体无法调节,引起中暑。
2、中暑分型
(1)先兆中暑: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大于37.5℃),表现为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量出汗、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须及时离开高温工作处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及时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
(2)轻度中暑:体温38℃以上。除头晕、口渴外还通常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通过休息,一般数小时内可恢复。
(3)重度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需立即转送医院救治。A、热射病的症状是体温可高到40℃以上,早期会大量出汗,继而不出汗。B、热痉挛的症状是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C、热衰竭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继而出现心律不齐、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医生建议假如发生轻症或重症中暑,应及时送医院处理,以免自行处理耽误救治。
3、中暑处理牢记5妙招--搬、降、水、醒、送
(1)搬--搬移
迅速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点,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松开或脱去衣服,同时抬高双脚。
(2)降--降温
用冷毛巾冷敷患者额头,也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然,降温要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当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冷敷等强制性降温措施。
(3)水--补水
患者清醒时,可给其补充水分,如淡盐水、小苏打水或电解质水等,不宜让其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但是需特别注意的是,千万千万不可急于为患者补充大量水分。
(4)醒--促醒
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不清,可以按压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同时呼叫120急救。
(5)送--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要立即送往医院诊治。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搬运患者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在运送途中,最好用冰袋敷于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起到降温的效果。
4、预防中暑,家中可常备中药或茶饮
(1)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风油精、十滴水等,可以缓解中暑症状;
(2)清热祛暑的绿豆汤、五花茶(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鸡蛋花)、菊花茶、夏桑菊等;
(3)清热解毒:中暑时内火旺盛,可以用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中草药泡茶饮用,或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
(4)出汗过多后,还要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口服补液盐、椰子汁、运动饮料、玉米汁等。
温馨提示:
1、炎热夏天外出时要尽量避开气温较高、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同时要佩戴遮阳帽、抹防晒霜、穿宽松、透气的衣服。
2、尽可能的缩短、减少在烈日下或者高温且不通风的环境下劳作,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时间。
3、携带防暑降温的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或者藿香正气水等。
4、多喝清凉的淡盐水或者含盐的功能饮料,防止脱水。
5、发现有中暑的势头时应及时转移到凉快通风的地方,注意休息和治疗。
6、中暑病人恢复后,数周内都要避免在高温阳光下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