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是什么
2024-07-19 12:12:52
作者:杨昶
作者单位: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级学科,具有广泛的涵盖面,整合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属于边缘学科及新兴学科。该学科的核心在于运用最精简的信息和最迅速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救治。那么,急诊医学专业的具体特征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与普及。

一、急诊医学科的定位变化

在急诊医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之时,医院的急诊工作是由各个科室的紧急救治小组协同完成的。随着急救体系和急诊医疗服务架构的逐步完善,1979 年,急诊医学正式成为医学领域的第 23 个专业分支。鉴于其医疗任务繁重、患者资源丰富以及急诊医生普遍年轻且勇于担当的特点,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急诊医学科实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期,传统医学专科的技术也在不断深化发展;然而,专科越是深入发展,越是追求高端、精细的技术路径,在实际治疗中就越难以贴近基层需求。起初,急诊科医生的核心职责包括病患转移、分类、初步检查、病症判断及紧急治疗,其中灾难医学、创伤处理及中毒救治是该专业领域的重要特色。然而,在当前医疗需求不断攀升、“医学专业化”进程迅猛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急诊模式,即所谓的“高级分流站”,已难以应对庞大的医疗任务和滞留病患的数量。就收治病患的构成而言,多数三甲医院的急诊科不仅要负责危重病患的诊治,还需处理老年患者、患有慢性疾病、病因未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医疗问题。举例来说,对于一位同时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患,既无法将其转至消化科进行内窥镜检查,也无法送至心内科实施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这类病患通常会在急诊科滞留。

二、急诊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随着医学的进步,整体医学的理念得到了重新审视,并始终贯穿于急诊医学的理论框架中。急诊科的核心任务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这不仅体现了急诊科室的能力,也展现了整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哪种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往往始于局部病变,逐渐影响全身,进而导致机体免疫调节失衡,最终引发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疾病的严重性不仅受疾病本质的影响,还与个体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急诊医学中,我们关注的是“症状”而非“疾病”,因为“症状”正是促使患者寻求医疗服务的因素。在症状显著而病因未明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会首先被送往急诊科。

三、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有哪些?

(1)相较于其他二级临床领域,急诊医学凸显出显著的“公共性特征”,急诊医生需肩负起更多面向社会的责任,包括对无家可归人群的救助等任务。

(2)急诊医生的专业范围独具特色,涉及从现场急救到灾害医学、医院内的急诊服务以及重症监护等多个层面,这一整合体系通常被称为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

(3)在急诊实践中,时间的紧迫性尤为关键,这促使急诊部门在设计时注重高效性和全面性,确保24小时无间断运作,实施科学化的管理和资源配置,确保急救设备齐全,并力求在保障诊疗流程科学合理的同时,最大程度简化操作步骤。(4)急诊领域的临床判断与决策具有其独特性,可以比喻为“先行动后精确评估”,与一般医学专业强调的“先评估后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5)急诊医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息息相关,急诊科室的医生应当将识别、应对以及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为自己的职责所在,致力于遏制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扩散与蔓延。

(6) 急诊医师应展现出高度的“情商”,拥有卓越的沟通能力并秉持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不仅是他们必备的三大核心技能之一,亦是专业评估的关键标准。

(7) 我国培养专科急诊医学医师的任务繁重,为此需制定系统化、标准化的专科医师培训方案,并建立健全的一系列辅助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事政策、福利体系及资格准入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体系的发展,专科服务逐渐向基层社区下沉,而急诊学科正逐步向全科医学转型,未来的急诊医学将不再仅仅依赖单一专科,而是构建一个融合“急诊+全科”特点的新型急诊全科医学体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