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实际生活之中,高血压病患应及时了解有关降压护理操作方法,从而更好地调节自身血压水平,控制疾病发展。接下来将分享几个高血压不可不知的护理常识。
科学饮食:对于高血压病患来讲,首先要控制钠盐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高血压病患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能超出6克。因此,高血压病患应尽量减少咸菜、腌菜、酱料等食物的摄入。其次,高血压病患不宜食用动物油以及其他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所以高血压病患应尽量避免食用猪油、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蟹黄等,应该多吃新鲜果蔬、鱼、低脂奶制品等。
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大量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长期抽烟更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进一步减低,诱发高血压并发症。因此戒烟也是高血压护理的关键一环,医护人员及家属要指导并监督病患戒烟。另外,饮酒也可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使得高血压急症的风险大大增加。所以高血压病患要控制自身的饮酒量,杜绝过度饮酒。而对于饮酒量不好控制的病患,可直接严禁饮用。
起床缓慢:人在起床时体位突然发生变化,血压会出现波动,高血压患者如果起床过猛,可导致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现象。高血压病患尤其是老年群体,早上起床时可以躺一会儿再坐起来,坐一会儿再站起来,站一会儿再走起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血压的剧烈波动。
运动锻炼适中:定期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压。但是,在运动期间,病患要注重运用负荷的把控,做到劳逸结合。临床建议病患采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方式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运动4~7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
心情舒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刺激人体血压升高。高血压病患应增强治疗信心,消除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保持稳定的心态。而病患家属也要与病患积极交流,尽量减少向病患使用过激语言的刺激。只有心情保持愉悦,才能更好地调节自身的血压水平。
防止便秘:人体出现便秘的时候,会用力排便,会加重高血压患者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此外,便秘还可能引发其他肛肠类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果蔬。
坚持服药:高血压是一种可以控制,但不能治愈的疾病。高血压病患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高血压作为一种终身性病症,不能随意自行停药,否则容易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和反复波动,对人的身体机能带来不利影响。
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测量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病患的血压信息,病患和家属要学会正确的血压监测方法,推荐使用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自测血压。血压未达标者,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每次测量2~3遍,连续测量7天。血压达标者,建议每周测量1次,如实记录血压结果,复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作为治疗的参考。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稳定情绪,适度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体质,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对高血压病患来说,更能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