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你对急性胰腺炎了解多少
2023-08-22 09:33:41
作者:黄建乔
作者单位: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仅为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巨大痛苦,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但约有20%的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此时起病凶险,病死率较高。因此了解急性胰腺炎且做好有效防治非常重要。本篇文章便简单介绍急性胰腺炎和其防治。

急性胰腺炎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通常由胰腺内的消化酶在胰腺内自行激活而引起的。这些消化酶开始消化胰腺本身的组织,导致胰腺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随着炎症的进展,胰腺可以肿胀和坏死,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腹腔内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其症状包括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恶心、腹泻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急性胰腺炎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者甚至死亡。由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和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其治疗通常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来缓解疼痛、控制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和胰岛素等药物的使用。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修复或切除胰腺。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能会向背部或腰部放射。疼痛可能会在躺下或吃东西后加剧。

恶心和呕吐:由于胃肠道受到胰腺炎的影响,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和呕吐。

腹泻: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胰腺分泌的酶液在肠道内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引起腹泻。

发热:胰腺炎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发热。

心率加快:由于炎症反应,患者的心率可能会加快。

腹部肿胀:由于肠道中未被吸收的食物和气体,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肿胀。

黄疸:在严重的情况下,急性胰腺炎可能会影响胆道和肝脏,导致黄疸。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饮食、饮酒史、药物使用史等,以帮助确定胰腺炎的可能性。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疼痛区域、腹部是否肿胀或有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粪便检查等。其中,血液检查可以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肝功能和胰腺酶水平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检查胰腺的大小、形态、病变程度等,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细针穿刺活检:如果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住院治疗: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期间,患者需要进行监测,包括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胰腺酶水平、电解质和血糖等。

给予止痛药: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会感到剧痛,因此需要给予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暂时禁食和肠内营养:在急性发作期间,患者需要暂时禁食以减少胰腺分泌的刺激。在此期间,患者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以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给予抗生素:在某些情况下,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预防或治疗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导致胰腺坏死或脓肿等严重后果。

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包括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肿或瘘管、切除胰腺等。

控制胰腺酶水平:胰腺酶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症状的原因之一。因此,控制胰腺酶水平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非常重要。医生可以通过给予胰腺酶抑制剂来控制胰腺酶水平。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过量饮酒,尤其不要暴饮暴食,并做到五忌:忌油腻食物、忌辛辣食物、忌饮食过饱、忌饮酒、忌生冷食物。2.早期处理胆源性因素。定期复查彩超,了解胆结石等情况,早期干预。3.高脂血症者要定期抽血,复查血脂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控制血脂水平。4.肥胖者要适当减重,勤锻炼、管住嘴、迈开腿,尽量清淡饮食。5.避免胰腺外伤。胰腺位于上腹部,属于腹膜后器官,后方接近脊柱,所以,上腹部的暴力外伤也容易损伤胰腺。6.感染、情绪、药物、糖尿病等也有可能会引发胰腺炎,所以保持好的心情,增强体质,积极控制糖尿病,避免摄入不明药物。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到以上这些,就能起到良好预防作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