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是一位慢性肾病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一个长期、规律的透析治疗。今年三月体检时发现肝内有一个巨大的占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都没有办法给这个占位性病变给予明确的定性诊断。
对于这种病变一般需要做增强影像学以明确诊断。但是由于李女士是一位需要长期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CT增强造影剂或者MRI增强造影剂,都会对她造成一定的肾脏负担,严重者可引发造影剂肾病。
这个时候,李女士的主管医生想起前一段时间超声医学科到他们科做过一次宣传。主要内容是超声医学科目前正在开展新的造影技术,超声造影剂是通过肺部代谢,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
也许超声造影,能帮助这位李女士。主管医生马上与超声医学科进行联系。在询问、了解李女士相关情况后,超声医学科判断李女士可以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明确肝内占位的情况,并马上给李女士预约第二天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经过枪查,李女士肝内的占位性病变是一个肝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和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超声造影已能有效地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对比CT、MRI造影检查:1.低机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为连续、动态的成像,而CT、MRI为间断扫描成像,可能导致错过动脉相的极早期成像。这对于肝占位等病变诊断得非常重要。2.第二代造影剂为纯血池造影剂,不会外渗出血管。而CT及MRI所用到的造影剂均为小分子或原子徽粒,具有水溶性,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很薄的毛细血管壁,继续弥散到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因此,超声造影更能真实反映微循环灌注。3.操作性和副反应不同:造影剂一般不需要预先做过敏实验,用量小,无肝肾毒性,患者耐受性好,可重复检查。操作相对MRI简便,不需预先定扫描时点或做团注跟踪。CT所用含碘造影剂需要做碘过敏实验,用量大,如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肾功能。
适应证:1.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如:(1)常规超声检查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病变;(2)慢性肝炎、肝硬化,常规超声筛查时发现的病变;(3)有恶性肿瘤病史,定期超声随访中发现的病变;(4)肝内脉管内的枪塞物,不能明确其性质;(5)复杂性囊肿或囊实性肿物。2.常规超声疑似存在病变,或者其他影像检查发现病变但常规超声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CEUS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并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或在CEUS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介入治疗。3.对移植肝,CEUS用于全面评估受体和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以及随访中肝内出现的异常病变。4.肝外伤。5.肝脏肿瘤消融治疗中CEUS的应用:(1)治疗前明确肿瘤性质、大小、位置、数目及血供状况;(2)治疗中引导定位。常规超声上病灶显示不清或边界模糊、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难以与原先的消融灶区分时,可采用CEUS引导靶向穿刺,以达到精准的治疗;(3)治疗结束后即刻或次日判定消融是否有效,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治疗;(4)随访中判定肿瘤的局部治疗效采。6,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局部放疗、注药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疗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