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洪水过后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2023-08-30 14:54:24
作者:谭媛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进入汛期以来,四川乃至全国已有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按照往年的经验,住在地势低洼之地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又有点瑟瑟发抖了呢?虽然洪水挡不住,但洪水过后的传染病我们还是可以防住的,那洪水过后如何防病,大家又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进一步了解。

注意环境卫生

洪水退去后,环境中垃圾较多,不尽快清理容易成为滋生蚊蝇的温床,为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洪水退去后要及时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清除房屋内外的污泥,开窗通风,将家具清洗晾晒后再搬入居室;对墙面和地面使用消毒剂消毒;对被水淹过的餐饮具采用煮沸方式进行消毒,最好煮沸半小时以上;被水浸泡过的床上用品和衣物要先清洗干净后再暴晒,干透后方可使用;受洪水影响的厕所要及时修整,不要随地大小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同时要加强家畜家禽管理,及时修整圈舍,猪牛羊等家畜要圈养,搞好圈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因洪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进行深埋或焚烧,土层要夯实。

注意饮水卫生

汛期来临时最不缺的应该就是水了,但此时水不能乱喝,因为洪水中携带着大量泥沙、病原微生物等,直接喝生水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系统疾病及介水传染病,因此喝水需要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等。不要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被洪水破坏的饮用水设施应彻底清洁消毒,经水淹的井必须清除井中污泥并投以消毒剂消毒,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后使用。

注意食品卫生

洪水过后常伴发食物受淹变质、大量畜禽死亡等情况,加上汛期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极易引发各类食源性疾病,常见的如食用霉变粮食引起霉菌毒素中毒,食用被致病菌污染导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食用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误用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引起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等。

为避免发生食源性疾病,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烹饪食物,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生吃水产品,不吃过期食品。烹饪时确保食物彻底烧熟煮透,尽量不吃剩饭剩菜,处理食物要生熟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

做好个人防护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外,做好个人防护也非常重要。首先就是要勤洗手,在准备食物、餐前饭后,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和抠耳鼻,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人单用,如果不得不与他人共用脸盆,则每人用完时用肥皂彻底将脸盆洗净后再使用。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因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因生产、防汛需要必须接触疫水时,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剂,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如已接触了疫水但未采取保护措施,应主动去血防站(若当地有)或者医疗机构诊疗。

洪水过后如果感觉身体不适,不要硬抗,及时找医生诊治才是防病的正确做法,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预防疾病蔓延传播。

最后,洪水来袭,家园可能被冲毁破坏,洪水过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环境、大量的清淤重建工作,甚至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能会使你感到无助和绝望。但是,这个时候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很重要,一定要相信灾难总会过去,积极应对,一起重建美好家园,未来会更美好。

的确,不得不说,无论什么时候“除四害”都是非常好地预防肠道和虫媒传染病的方式。对于蚊子、蟑螂、苍蝇、老鼠这些家伙,是不是早就被大家恨得牙痒痒了,为了免受其害,下面几点可要记牢:

1.家里要安装纱门纱窗,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

2.及时倾倒垃圾,清理堆积的杂物,减少蟑螂滋生场所,在其经常出入的场所使用蟑螂药(家里有小孩的要避免让小孩接触);

3.清理消除房前屋后各种积水,使用驱虫剂、蚊帐等防蚊;

4.封堵好连接室内外的各类孔洞,防止老鼠进入室内,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