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也就是说大约十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有肾脏疾病,而慢性肾脏病却是人们普遍忽视的存在。血液透析是通过血管通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利用透析机,通过弥嵌、对流及吸附清除血液中的毒素;通过超滤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
一、血液透析的原理
1.弥散是常规血液透析时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此现象称为弥散。血液透析时透祈器中透祈膜内侧有血液流动,透析膜外侧有透析液流动,尿毒症时积聚的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肌所等经过透析膜,自浓度高的血液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透祈液移动,并随透祈液的排除被清除。
2.对流是溶质通过半透膜的另一种方式。在跨膜压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液体中的溶质也随之通过半透膜,这种方式即为对流。
3.吸附为溶质吸附至透祈膜表面,但吸附只对某些溶质起作用,透祈膜的吸附能力与溶质浓度关系不大,而与溶质与膜的化学亲和力及透析膜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4.超滤是透析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的主要机制。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主要靠从血液侧到透析液侧的静水压。
二、血液透析的参数
清除率主要受4个参数的影响:分子大小、血流量、透析液流量以及透析器性能。分子量越小越容易被清除,尿索的清除率要比肌酐清除率高。血流量200~600m1/min对清除率影响显著,但不是线性的,一般来讲,倍增血流量可提高20%~50%的尿素清除率。透析液流量一般设为500ml/min,我们常用KoA来衡量透析器清除尿素的性能。KoA是透析器在最好情况下达到的尿素清除率,一般>700ml/min的称为高效透析器。另外,还有衡量透析器分子截留能力的筛系效(SC)、通透性的超滤系效(KUf)。
三、血透的并发症及处理
1.首次使用综合征过敏反应型(A型):多在透析开始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内出现,可能会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窒息等症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马上停止透析,并进行一般的抗变态反应治疗。
2.非特异性型(B型):多在血液透析后几分钟到一小时内出现,以胸痛、背部疼痛为主,需与心绞痛相区别。其机制可能与补体激活相关。治疗的原则是:密切观察、输氧和对症处理。3.失衡综合征:在透析时,血液中溶解性物质的浓度急剧下降,造成了血与脑之间的渗透压差异,从而导致了脑部疾病。高性能机器的使用,超滤量的增加,都会导致不平衡综合征。症状轻的患者会出现烦躁、恶心、肌肉抽福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癫痫病,甚至是昏迷,通常伴随着EEG的变化。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纷予高渗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苟糖溶液。
4.透析低血压:多见于超滤过量,血容量不足,患者应服用降压药,采用醋酸盐透析,透析期间饮食等。暂时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或减慢超滤速率,使病人头低脚高,使血液流速变慢,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5.透析中高血压:常见的原因是水钠潴留,容量控制不当,或肾素-血管紧张素增高,病情较重者,可用硝普钠等药物进行处理。
6.溶血:由于透析液的温度太高,浓缩透析液和透析水的比例不合适,使其电导度过低,从而造成低渗血症。临床症状是: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呈现菊萄酒的颜色,病人有胸口疼痛、呼吸急促、背部疼痛等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悄况,应该马上停止透析并做好揩施,避免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