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肾事小心得了慢性肾脏病怎么办
2023-06-28 16:58:38
作者:廖合梅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医院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疾病是指肾脏相关检查异常,如血尿、蛋白尿、肾活检病理问题、B超显示的肾脏形态变化或肾功能下降,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因有很多,例如,慢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糖尿病、泌尿系统的梗阻、多囊肾以及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等;此外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也是临床常见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调整,糖尿病和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上升。

慢性肾病的危害

1.尿毒症: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如果肾脏功能下降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往往会导致体内大量毒素积聚,最终导致尿毒症。此类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杭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对家庭以及经济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2.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受损,特别是肾功能下降后,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自身调节功能紊乱。在临床实践中,患者经常出现血容量增加、血管分泌增加和高血压。在血管紧张素I和高血压的共同作用下,一般会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3.钠水潴留: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一旦钠排泄功能受损,就会导致钠水滞留和血容量增加。如果患者体内的水和钠含量过多,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贫血等各种并发症。此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功能越差,贫血的症状就越严重。

得了慢性肾脏病怎么办

患上慢性肾脏疾病后,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寻求治疗,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吃一些能促进慢性肾脏疾病恢复的食物,那么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及生活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饮食方面:1.优质低蛋白:低蛋白饮食可以降低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如果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接受透析治疗,建议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gkg-1d-1。其中50%以上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和瘦肉。2.摄入足够热量:有些患者往往因为过度饮食限制而导致热量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这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加重肾损伤。因此病友要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最好的热量来源(糖尿病患者同时注意血糖的监测),如纯淀粉类,马铃薯淀粉或红薯淀粉。3.低盐低脂及限制水分: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盐入量不超过食盐5g/d。如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应考虑更低的摄入量。同时注意生活中隐形盐,如应该尽量不吃快餐和罐头食品及加工类食品,同时学会看食物营养成分表。少尿和无尿或严重水肿患者的液体摄入量=500ml+前一日尿量(+透祈脱水量)。如果患者有口渴症状,可以将水制成冰块,用来解渴。4.限制钾摄入;对于慢性肾脏病中晚期患者应注意避免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及影响钾排泄的药物摄入,避免发生高钾血症。

做好自我监测:1.控制血糖和血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血糖控制在空腹5~7mmol/L,餐后6~10mmol/L,每三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在7%以下。2.保持合理的体重:超重肥胖会加重肾脏损伤,加重蛋白尿。

日常生活护理;1.调整心理状态;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程很长,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患者的心理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变得特别沮丧甚至放弃。作为家属应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建信心更好地战胜疾病。2.护理皮肤:肾脏是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如果肾脏出现问题,体内的毒素和垃圾就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当这些每素在体内长期积累时,可能会被身体重新吸收。皮肤也有一定的排每功能,所以当肾脏不能排毒时,体内的毒素会通过皮肤排出,这样会给皮肤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痤疮、色素沉着,或者皮肤瘙痒的症状等等。出现这些症状后,不要抓挠,否则很容易患上皮肤病。当瘙痒难忍时,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使毛孔张开,便于排毒。3.注意口腔卫生;当肾脏的排毒功能受到影响时,体内毒素含量会增加,尿素会趁机进入血液。进入肠道后,含有尿素的血液会被分解,从而产生氨气。一些氨气从口腔排出,使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口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是很重要的。最好在饭前和饭后刷牙,也要坚持在鼯前刷牙,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口臭。4.注意环境卫生:患上慢性肾脏疾病后,身体的免疫和抵抗能力会下降,身体很容易受到细菌的攻击。因此,应特别注意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每隔一两天,毯子就应该放在阳光下暴露在阳光下,房间里也应该定期消毒。5.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避免劳累。6.避免药物滥用,如镇病药和退烧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造影剂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加剧肾脏疾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7.定期复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定期到医院进行这些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肾脏疾病的程度和治疗效果。如果发现异常,可以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慢性肾脏病是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只有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才能控制好病情,请所有病友及家属一起行动起来,做到以上几点,来帮助战胜痰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