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解读便常规的数据?
1.1粪便颜色
①黄或棕黄色:正常;
②绿色:一般为正常,较多为混合色素所致;
③如果吃了含色素的食物,出现褐色、黑色、红色等情况,要考虑是不是消化道疾病。
④白陶土样:提示胆道梗阻;
⑤柏油样: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1.2粪便的形状
总体来说,“软、成形”是正常的,便秘的是“硬”的;习惯性便秘表现为“羊粪样”;肠道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看是液体还是液体。
①黏液稀便:当肠壁发炎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及急性血吸虫病等;
②黏液脓血便:多数由细菌性痢疾引起;
③带红色黏液的大便:在阿米巴痢疾中比较常见;
④水样及蛋花便:急性胃肠炎最常见,假膜性肠炎较多见;
⑤糊状大便:多数发生于小肠疾病;
⑥油花便:大便中漂浮着“油花”,多因吃了太多的脂肪,不易消化而引起;
⑦大便稀薄:可能是消化道肿瘤引起的。
1.3隐血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检查粪便中是否有隐藏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等,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粪隐血是一种早期消化道病变的征兆,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粪隐血常无异常变化,仅凭肉眼很难辨别,对于慢性消化道出血病人,应做粪隐血检测,这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前三天要禁食肉类、含血食品、铁剂、叶绿素(如菠菜)等。
1.4寄生物
一般情况下,如果饮食正常,但是比较消瘦,或者有腹水症的人都可以做这个检查。检查项目有寄生虫卵,原虫,包囊,寄生虫等。
①寄生虫卵:蛔虫卵,钩卵,鞭虫卵等;
②滋养体与囊袋:结肠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等;
③滴虫、鞭毛虫、肠内滴虫等;
④虫体及节片:蛔虫,钩虫,猪肉绦虫等.
1.5白细胞
这种检查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和腹部疼痛的人群。在正常的粪便中,偶尔可以看到白细胞。如果患有肠炎(如细菌性痢疾),则会出现大量的白细胞、大量的脓细胞,也会有小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
1.6红细胞
这项检查需要对怀疑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病人以及粪便呈暗红色的病人进行。正常大便中未检出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多是因为下消化道出血所致,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出现红细胞。
1.7脂肪球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有一部分是由肠道分泌的,也有一部分是由细胞分泌的,还有一部分则是由细菌代谢而来的。粪便脂肪检查结果呈阳性,可能是由于脂肪的消化不良所致,比如肠炎、腹泻、脂肪摄入过多、胰腺疾病等。
2.哪些人需要进行大便常规?
在进行体检时,推荐每人都进行例行的粪便检查,以便发现或者排除那些难以检测到的健康隐患。下面这两种人群最好不要偷懒或者觉得麻烦,一定要做好大便常规检查。
2.1大便颜色不是黄色,呈黑色,说明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痔疮、结肠癌等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鲜红色;如果大便呈赤褐色,说明有阻塞性黄疸的可能;如果大便呈黄绿色,说明是伪膜性肠炎引起的。
2.2大便形态不正常,出现大便稀水样的症状,可能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疾病有关系。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痢疾等疾病都会导致大便带黏液或脓血。如果大便突然变细或者上厕所有困难,可能是因为肠癌引起的直肠变窄,大便变细。
3.大便常规检查要注意什么?
3.1检查前三天不能吃辛辣、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能吃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富含铁的食物。
3.2如果正在用药,最好咨询医生,看看是要调整还是停药。
3.3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不能混入尿液。
3.4如大便外观无异常,可在大便表面和大便内不同部位多次取粪;如果外观不正常,试着从带有黏液或血的粪便中取出。
4.结语
大便常规化验虽然简单,但非常有用,可协助诊断及检查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病人应正确收集并交验粪便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