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刮痧新招:虎符铜砭,护理新风尚
2024-08-02 12:52:40
作者:包慧娟
作者单位:贺州市中医医院
在古老的中国,刮痧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早已深入人心,它以独特的手法与神奇的疗效,在民间广泛流传。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刮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刮痧领域中的一股新风潮——虎符铜砭刮痧,看它是如何成为护理界的新风尚,引领我们走向健康的新纪元。

一、虎符铜砭,古法新传

虎符铜砭,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与传奇的色彩。它源于古代的一种兵器——虎符,而“铜砭”则是指用铜制成的刮痧板。这种结合了古代兵器的威猛与铜砭的实用性的刮痧工具,在李道政老师的门派中得以发扬光大。李道政老师,作为当代刮痧领域的杰出代表,他深入研究刮痧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虎符铜砭刮痧法。

二、虎符铜砭刮痧的适应症:广泛而神奇

虎符铜刮痧就像是一位全能的健康卫士,能应对各种因气血经络瘀阻而不通的病症。无论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如便秘、失眠、痛风、头痛、咳嗽、肺疾、流感,还是妇科的宫寒、不孕,康复科的腰痛、帕金森,耳鼻喉科的耳鸣、眩晕,甚至是高血压、脂肪瘤、痔疮、手癣、美容、减肥、糖尿病、疱疹、发热、腹泻、膝关节炎、痿症、抑郁症、甲状腺结节、强直性脊柱炎、肝硬化、咽喉痛、尿路感染、脑中风、胃反流、消化性溃疡等病症,都能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想象一下,那些被失眠困扰的夜晚,被疼痛折磨的日子,被疾病束缚的生活,或许只需要一次虎符铜砭刮痧,就能为您带来转机,让您重新拥抱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三、虎符铜砭刮痧的禁忌症:谨慎为上

当然,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虎符铜砭刮痧也不例外。

1.饱腹或未进食者,不适合刮痧。毕竟,我们的身体在这两种状态下,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功能都处于特殊阶段,此时刮痧可能会带来不适。醉酒者更是禁刮,因为酒精已经让身体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2.怀孕者不能刮别人也不能被刮,这是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哺乳期者可刮别人,但不能被刮,若实在需要被刮,被刮后五天内不能哺乳,因为刮痧后部分痧毒可能会随着乳汁排出。

3.糖尿病坏疽到发黑水肿一碰就破皮的溃烂状态不适宜刮痧。还有石门穴、乳头、阴部这些敏感部位也是禁刮区域。最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之人,不适合给别人刮痧,以免对自身和被刮者造成不良影响。

了解这些禁忌症,并非是要限制我们追求健康的脚步,而是为了让我们在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享受虎符铜砭刮痧带来的益处。

四、虎符铜砭刮痧的原理:调气通脉

那么,虎符铜砭刮痧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这就要从其原理说起。

刮痧从调气入手,正所谓“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气无形,却主宰着身体的功能;血有形,支撑着身体的形质。百病皆生于气,气在人体环流不休,而统辖气之升降出入的枢纽称为“气机”。当“气机”失调,便会引发各种疾病。

虎符铜砭刮痧就像是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气之革命”,它能迅速疏通经脉,引邪出表,达到排毒、通脉、治疗的效果。通过刮痧,我们能够调动阳气治病,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

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刮痧要治脏腑的病,必须经卫(气)而入营(气),让气一层层往里走去触动病,再把它一层层往外推。气至病所定要透皮入骨,经反复催气才能气冲病灶,得气见效。

五、虎符铜砭刮痧的排病反应:正常且必然

在接受虎符铜砭刮痧治疗的过程中,您可能会经历一些特殊的反应,这就是所谓的排病反应。排病反应并非是治疗的副作用,而是治疗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特别是当我们使用了补充激发阳气的方法后,人体阳气充足,便会不断地输向全身经络、脏腑。

由于邪气进入机体的部位、性质、导致的疾病以及人体体质的不同,排出邪气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病气大致会从四肢末端、皮肤、尿液、消化道、呼吸道、经络肌表、孔窍、六经顺序排邪反应、人体突出部位等途径排出。这可能表现为短暂的不适症状,如发热、出汗、腹泻等,但请放心,这往往是身体在自我调整和修复的信号。

也许您会担心这些反应,但请记住,这是身体在努力恢复健康的表现,是走向痊愈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保持信心,遵循专业的指导,就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迎来更加健康的未来。

总之,虎符铜砭刮痧作为一种古老而创新的中医护理方法,为我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以其独特的适应症、明确的禁忌症、深刻的原理和正常的排病反应,为我们展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