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带你读懂CT辐射那些事
2025-07-18 00:00:00
作者:李立
作者单位: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现阶段在诊治多种疾病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或许有朋友会问:CT检查的原理是什么?CT检查安全吗?别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开启今天的科普之旅吧。

CT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CT是一种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方便快捷等优点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医生们的“透视眼”,在不开刀、无痛苦的状态下为医生提供被检查者身体内部组织器官“照片”,从而帮助其辅助诊治疾病。CT检查原理如下:利用X线束扫描人体局部特定厚度层面,透过该层面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后需经历数次转变,首先将X线转变为可见光,经光电转换器将可见光转变为电信号,之后模拟/数字转换器将电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并输入后处理工作站(计算机)。简单来讲,CT是利用X线为身体照相,一次检查获得从上到下多张照片,之后利用计算机将这些照片整合,从而为医生们提供更为清晰的人体内部图。

CT检查安全吗?

想必多数朋友都经历过CT检查,或许也对其辐射性知晓一二,因此内心不禁担忧:CT检查会导致辐射危害吗?在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CT检查过程中确实会产生辐射,因此有必要向大家普及如下概念:(1)有效剂量:即全身受到照射当量剂量加权平均值(均匀/不均匀),这一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辐射敏感性。(2)吸收辐射剂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提及的辐射剂量,具体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组织在某一点吸收的能量。(3)CT剂量指数:属于CT扫描辐射输出初步测量指标之一。

人体在接受一次CT检查时不同靶器官受到的辐射剂量并不相同,如头颅扫描辐射剂量多为30-70mGy、腹部(每一序列)扫描辐射剂量一般在20-50mGy范围内。辐射对人体生物学的影响主要包括:(1)随机效应:随机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剂量相关,但没有剂量阈值,如绝大多数读者担忧的基因突变、致癌等均属于随机效应;(2)确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不同,确定效应指某种损害的产生对辐射剂量具有依赖性,若辐射剂量低于某一阈值则损害为0,反之(辐射剂量高于某一阈值)则辐射损害程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应强调的是,虽然CT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较低,且多项研究也已证实该检查是安全的,但安全≠无损伤,因此我们还需了解防护CT辐射相关科普知识。

如何防护CT辐射?

读者朋友们作为CT被检查者,应首先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检查前有必要向主治医生明确询问如下问题:是否有必要做CT检查?可否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安全性更高的影像/声像学检查手段代替CT检查?在确认本次就诊有必要进行CT检查且无法利用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代替时,我们方可在影像医师的指导下配合完成CT检查。

在医疗层面,随着CT检查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医生们在数据采集阶段、图像重建阶段等均可积极推广低剂量技术改进措施。数据采集阶段主要涉及探测器、适形过滤器、准直器、自动曝光控制等环节,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及增加螺距等手段减少CT检查辐射剂量。图像重建阶段则主要指数据采集完成后对图像重建方法的改进(如迭代重建算法)。

小结

CT检查确实是医生们的“好帮手”,如我们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医生们根据上述症状并不能够准确判断具体病情,原因在于多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均可能引发这些症状,因此医生们或通过CT检查明确呼吸系统具体病变情况,从而帮助我们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确保疗效及预后。但CT检查是一把“双刃剑”,检查过程产生的辐射或对我们身体造成负面影响。通读全文后读者朋友们或许已经对CT辐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希望在今后生活中若我们自觉身体不适就诊时,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机构工作,确认有必要进行CT检查时也不要畏惧,以利于我们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