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清性病早预防
2025-04-22 00:00:00
作者:邓桂英
作者单位:溆浦县人民医院

在追求健康与幸福的生活旅程中,性健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正悄然威胁着众多人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的可治愈性传播感染病例高达数亿例,这一庞大的数据背后,是无数人健康的受损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但幸运的是,通过正确的性教育以及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坚持使用安全套、定期进行体检等,我们完全能够显著降低感染性病的风险,将“性福”稳稳地握在手中。

一、认识常见性病

认识常见性病

1.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可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病程分为多个阶段,一期梅毒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无痛性硬结或溃疡,常被忽视。若未及时治疗,梅毒螺旋体繁殖,约6-8周后进入二期梅毒,出现全身症状和皮疹,可能伴有脱发和淋巴结肿大。病情若进展至三期梅毒,可影响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导致严重后果。

2.淋病: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体,它特别容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的黏膜。男性患者通常表现出急性症状,如尿道红肿、刺痛和黄色脓性分泌物,排尿时伴有灼热感和尿频尿急。若不治疗,炎症可能扩散至生殖器官,导致严重并发症。女性患者症状不明显,常见宫颈炎和尿道炎,但淋病菌也可能引起盆腔炎,导致不孕不育和宫外孕风险增加,对女性生殖健康构成威胁。

3.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HPV)家族中,低危型HPV6和HPV11常引发尖锐湿疣。潜伏期一般为1-8个月,平均3个月。初期症状包括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出现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病情进展后,丘疹增大、增多,形态多样,表面湿润,易糜烂、渗液,可能恶臭。疣体若在尿道内,会引起尿道不适、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在阴道、宫颈等部位,可能导致白带增多、性交出血等。尖锐湿疣影响生活质量,传染性强,可通过性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尽管大多数为良性,但少数高危型HPV感染的尖锐湿疣可能恶变,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4.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攻击CD4+T细胞。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症状轻微,无症状期可能持续多年,期间免疫系统受损。艾滋病期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易发生感染和肿瘤。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毒,重建免疫功能,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未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因并发症死亡。

二、预防措施

1.安全性行为:正确且全程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病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安全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阻隔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也能显著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2.定期体检:建议有性行为的人群定期做性病筛查。通常,每年至少应做一次全面的性传播疾病检查,涵盖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对于高危行为者,如有多性伴侣或不安全性行为,应更频繁地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3.加强性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性教育。学校可开设性健康课程,传授性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性观念。父母也应与孩子坦诚沟通,解答性困惑,培养孩子良好的性健康意识。

4.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勤换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减少细菌滋生。在公共场所,避免使用易传播病原体的物品,如公共浴巾、马桶圈等。

三、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生殖器部位的异常症状,如溃疡、皮疹、赘生物、分泌物异常等,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切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复发。

性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别让一时的疏忽,将美好的“性福”演变成可怕的“性祸”。通过正确认识性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及早发现早治疗,我们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享受健康、美好的性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性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拥抱充满活力与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