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副作用监测
2024-08-09 08:45:02
作者:秦进梅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三合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问题。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然而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本文将介绍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副作用监测方法。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的禁忌

1.想起来的时候才吃药。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服药非常随意,经常会忘记或推迟服药。这种不固定的用药时间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这样的用药方式无法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并出现波动。

2.擅自停药。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时间、药物选择以及停药时机上应当听从医生的建议。在高血压治疗中,患者无需过多自主权,按时服药即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得私自停药,否则可能导致血压再度升高。某些降压药物如突然停用会引发心跳加速、头晕等反应,存在一定危险性。但若持续出现不良症状,则需寻求医生帮助解决问题。

3.总是熬夜。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熬夜是最需要改正的不良生活习惯之一。长时间熬夜会影响血压控制,而高血压本身就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因此在生活中需要进行干预。若仍旧频繁熬夜,则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4.吸烟喝酒。在高血压患者确诊高血压后,应当改掉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长期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特别要注意晚间避免吸烟,因为睡前吸烟可能导致夜间血压升高,对心脏健康造成影响。同样地,过量饮酒也会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产生负面影响。

5.不控制盐分的摄入。不可否认,食物偏咸确实能够增进食欲,也能够促使人摄入更多食物,但这并非健康饮食的方法。高血压患者若不控制盐分摄入量,并持续摄入高盐食物,将导致血压失控,使降压药失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应当限制盐分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除了在烹饪时减少放盐外,还需留意零食中的盐分含量。

6.不进行运动。高血压患者应该养成定期进行有氧运动的习惯,因为缺乏运动会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控制高血压。患者需远离懒惰,培养规律锻炼的习惯,并在运动时选择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避免过度挑战自身。

高血压患者切勿误以为只要服用降压药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心所欲,这种放纵行为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经常从事上述六项行为,将影响血压控制并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自我管理和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

通过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能够有效了解到药物控制效果,出现血压控制不稳定时,可以及时向主治医生反应,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提升用药安全。

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不同的药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如头痛、头晕、消化不良等。因此,患者在服用高血压药物时,应注意观察自身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另外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诊,以监测血压水平和评估药物疗效。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注意高血压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些药物可以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或副作用增加。例如降压药与止喘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药物,如硝苯地平与止喘药氨茶碱同时服用时,可能会降低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作用,使其药物浓度升高,容易发生氨茶碱中毒现象。

降压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会降低降压效果,阿替洛尔与抗精神病药物合用会发生自立性低血压风险。还有许多降压药和其他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合并用药前,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或者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充分了解降压药配伍禁忌,提高降压药用药安全性。

注意听从医嘱,勿自行更改用药情况

在开始使用降压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反应来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如果血压控制得很好,可以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停用。但是,停药后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如果血压再次升高,可能需要重新开始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降压药的停用需要谨慎,不能随意自行停药。如果想要停用降压药,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因为突然停用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总之,降压药是否需要长期使用以及何时可以停用,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如果您正在使用降压药,应该定期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