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为什么说骨密度检查是骨质疏松的“预警灯”
2025-07-11 00:00:00
作者:段雪艳
作者单位:厦门市第三医院 放射影像科

在大众健康领域,骨质疏松症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如同隐匿在暗处的 “健康窃贼”,悄无声息地偷走骨骼的健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困扰。而在对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骨密度检查宛如一盏明亮的 “预警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骨质疏松的危害与隐匿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骨骼变得脆弱,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咳嗽、弯腰、提重物等,都可能引发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等。椎体骨折可导致患者身高变矮、驼背,严重影响身体形态和生活质量;髋部骨折更是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甚至危及生命。

然而,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直到发生骨折后才被诊断出患有该病。这是因为在疾病初期,骨骼的变化是渐进且细微的,患者可能仅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腰酸背痛、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劳累、衰老或其他常见疾病引起的,从而被忽视。等到症状明显时,骨骼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二、骨密度检查的原理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骨密度检查主要通过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DXA)来实现。该方法利用两种不同能量的 X 射线穿透人体骨骼,由于不同密度的组织对 X 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测量 X 射线穿过骨骼后的衰减程度,计算机可以精确计算出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进而得出骨密度值。简单来说,就像用一把特殊的 “尺子”,精准测量骨骼中矿物质的多少,以此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

三、骨密度检查指标解读

骨密度检查结果通常会给出T值和Z值两个指标。T 值是将患者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健康的年轻人的骨密度峰值进行比较得出的数值。正常情况下,T 值应在-1至+1之间。当T值低于-1但高于-2.5时,提示骨量减少,意味着骨骼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若 T 值低于-2.5,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Z 值则是将患者的骨密度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群体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比较。Z 值小于-2时,可能提示存在异常的骨密度降低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原因,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Z值的异常更需要关注,因为这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四、不同人群通过骨密度检查预警骨质疏松的意义

1.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会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中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骨骼健康问题。

2.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量快速流失,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骨密度检查对于绝经后女性尤为重要。一般建议女性在绝经后1-2年内进行首次骨密度检查。若检查发现骨密度降低,可及时采取雌激素替代疗法或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有效减少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

3.特殊疾病患者及长期服药人群

一些患有特殊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的人群,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这些疾病和药物会干扰人体的骨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通过定期骨密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骨骼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比如,一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在发现骨密度有下降趋势时,医生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加用了抗骨质疏松药物,有效预防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避免了因骨骼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骨密度检查作为骨质疏松的 “预警灯”,能够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及时发现骨骼健康隐患。不同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以及患有特殊疾病或长期服药的人群,应重视骨密度检查,通过这盏 “预警灯”,提前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守护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