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后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情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 Syndrome, RM)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急性破坏,导致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以及大量电解质如钾、镁等微量元素)被释放进入血液,进而可能对人体肾脏、心脏以及整个内环境的稳定造成破坏的一种综合征。
跑马拉松与横纹肌溶解的关系 运动量与体能要求:马拉松,无论是全程(42.195公里)还是半程(21.098公里),都是一项运动量极大的活动,对人体体能要求很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 肌肉损伤风险:对于平时不经常锻炼或突然进行大量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说,跑马拉松可能导致肌肉损伤,进而引发横纹肌溶解。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屡见报端,尤其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马拉松运动时更为常见。
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全身表现: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心动过速,以及少尿、无尿、黑茶色尿(即肌红蛋白尿)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诊断与治疗
怀疑横纹肌溶解症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血液生化、尿常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肌肉损伤。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一般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可能需血液透析。药物治疗如抗氧化剂、利尿剂需医生指导下进行。严重并发症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可能需手术治疗。
平时如何预防
跑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这是一个需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为降低此风险,应合理安排运动,遵循“适量、适时”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让身体适应。运动前务必进行热身活动,以减少肌肉损伤。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尤其在高温天气下更需注意。应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对于有遗传倾向或慢性疾病的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评估是否适合高强度运动。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确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