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是什么
三伏灸也可以称为三伏调理或冬病夏治,是一种中医治疗手段。三伏灸紧抓夏季高温、人体阳气充沛的重要时机,运用艾灸、贴敷等手段来调理身体,防治某些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就像在洪水来袭时,人们忙于泄洪,洪水消退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并非如此。当洪水退去时,应立即修复和加固受损的河堤。在外部威胁尚未再次降临之时,增强内部的抵抗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能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主要涉及攻邪学说、储阳学说两个方面。其中,攻邪学说指的是夏季阳气鼎盛,可有效排除体内寒邪。“寒者热之”,即利用热性来驱除寒邪,符合中医治疗原则。储阳学说指的是春季与夏季是积蓄人体内阳气的重要时段,如同《黄帝内经》所著“春夏养阳,秋冬滋阴”。此阶段通过刺激穴位和激发经气,能够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并增强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显著优势是“治本”。在夏季,“冬病”症状不明显,此时进行治疗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其体内正气,从而实现“治本”目的。下列疾病特别适合在三伏天进行调理:第一,呼吸道疾病。研究认为,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诱发咽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此类疾病在夏季相对稳定,其宿根却长时间潜伏于人体内。在三伏天,向患者提供适当的助阳药物,可有效增强其体内阳气,驱散寒邪,预防冬季病情加重。第二,关节疼痛。罹患关节疾病,伴有手脚冰凉、疼痛、肩背不适以及腰腿无力等症状,一般是因经络中阳气不足、风寒湿邪侵入所致。正确的调理方法是“引阳入督”,即在夏季这一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充沛的季节,将阳气引入患者体内,帮助其排除寒气,从而减少冬季关节疾病的复发风险。第三,脾胃虚寒。针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肠疾病,如肠胃炎、便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通过冬病夏治的方法,可有效缓解腹胀腹泻、呕吐、胃痛、膝盖和腰部酸软无力等不适症状。第四,妇科疾病。通过冬病夏治的方法,可帮助患者平衡体内阴阳,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痛经、盆腔炎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排卵障碍、肥胖症、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五,治未病。冬病夏治具备预防疾病的功效,特别适用于亚健康群体,旨在提前干预,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多种多样,艾灸和贴敷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治疗方式。其一,艾灸。冬病夏治的核心在于借助天地间的阳气来疏通经络,实现驱除病邪的目的。如同《扁鹊心书》所著“扶阳之法,灼艾第一”。通过点燃艾草并作用于特定穴位,可以帮助患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其免疫力。艾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效调理冬季疾病。不仅如此,艾灸操作简便,实用价值较高,特别适用于家庭保健。在三伏天进行艾灸,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更好地贯彻冬病夏治理念。其二,贴敷。选用特定中药材并制作成贴敷膏,贴在特定穴位来治疗、预防相关疾病。选择在夏至后的三伏天进行贴敷,常被称为“三伏贴”。研究认为,三伏天是全年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阶段人体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更容易透过皮肤渗透到经络,直达病灶,进而排除潜伏在体内的寒邪。
虽然三伏天的气温最高,但却是排寒和补充阳气的大好时光。三伏天即将来临,若想通过冬病夏治来改善寒湿体质,需立即采取行动,不要错失这一调理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