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三伏灸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能冬病夏治
2025-06-04 16:55:19
作者:高彬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伏天处于小暑与立秋节气之间,是全年温度最高、闷热潮湿的时段,从农历上看,三伏天大致范围是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对普通人来说,三伏天酷暑难耐,但在中医医生眼里,这一时段是养生的黄金期,适合驱寒、治已病和防未病。

三伏灸是什么

三伏灸也可以称为三伏调理或冬病夏治,是一种中医治疗手段。三伏灸紧抓夏季高温、人体阳气充沛的重要时机,运用艾灸、贴敷等手段来调理身体,防治某些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就像在洪水来袭时,人们忙于泄洪,洪水消退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并非如此。当洪水退去时,应立即修复和加固受损的河堤。在外部威胁尚未再次降临之时,增强内部的抵抗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能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主要涉及攻邪学说、储阳学说两个方面。其中,攻邪学说指的是夏季阳气鼎盛,可有效排除体内寒邪。“寒者热之”,即利用热性来驱除寒邪,符合中医治疗原则。储阳学说指的是春季与夏季是积蓄人体内阳气的重要时段,如同《黄帝内经》所著“春夏养阳,秋冬滋阴”。此阶段通过刺激穴位和激发经气,能够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并增强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显著优势是“治本”。在夏季,“冬病”症状不明显,此时进行治疗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其体内正气,从而实现“治本”目的。下列疾病特别适合在三伏天进行调理:第一,呼吸道疾病。研究认为,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诱发咽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此类疾病在夏季相对稳定,其宿根却长时间潜伏于人体内。在三伏天,向患者提供适当的助阳药物,可有效增强其体内阳气,驱散寒邪,预防冬季病情加重。第二,关节疼痛。罹患关节疾病,伴有手脚冰凉、疼痛、肩背不适以及腰腿无力等症状,一般是因经络中阳气不足、风寒湿邪侵入所致。正确的调理方法是“引阳入督”,即在夏季这一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充沛的季节,将阳气引入患者体内,帮助其排除寒气,从而减少冬季关节疾病的复发风险。第三,脾胃虚寒。针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肠疾病,如肠胃炎、便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通过冬病夏治的方法,可有效缓解腹胀腹泻、呕吐、胃痛、膝盖和腰部酸软无力等不适症状。第四,妇科疾病。通过冬病夏治的方法,可帮助患者平衡体内阴阳,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痛经、盆腔炎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排卵障碍、肥胖症、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五,治未病。冬病夏治具备预防疾病的功效,特别适用于亚健康群体,旨在提前干预,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多种多样,艾灸和贴敷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治疗方式。其一,艾灸。冬病夏治的核心在于借助天地间的阳气来疏通经络,实现驱除病邪的目的。如同《扁鹊心书》所著“扶阳之法,灼艾第一”。通过点燃艾草并作用于特定穴位,可以帮助患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其免疫力。艾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效调理冬季疾病。不仅如此,艾灸操作简便,实用价值较高,特别适用于家庭保健。在三伏天进行艾灸,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更好地贯彻冬病夏治理念。其二,贴敷。选用特定中药材并制作成贴敷膏,贴在特定穴位来治疗、预防相关疾病。选择在夏至后的三伏天进行贴敷,常被称为“三伏贴”。研究认为,三伏天是全年阳气最旺盛的时段,此阶段人体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更容易透过皮肤渗透到经络,直达病灶,进而排除潜伏在体内的寒邪。

虽然三伏天的气温最高,但却是排寒和补充阳气的大好时光。三伏天即将来临,若想通过冬病夏治来改善寒湿体质,需立即采取行动,不要错失这一调理良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