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症在近年发生率较高,且此病症具有难根治特点,患者需长期坚持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并加强情绪管理等,促使其病症得到高效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部分患者在日常用药、生活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促使其高血压病症不仅未明显改善,甚至还产生并发症。本文将主要科普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常见的12个误区,旨在促使人们健康意识与健康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无症状,无需吃药
多数患者认为自身高血压病症较轻微且无明显不适症状,是药三分毒,故而无需吃药。此种认知不仅错误,且存在一定风险性,患者虽高血压病症较轻微,但其血流动力学水平、外周血管阻力等均因此受影响,若未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易导致患者病症发展速度加快,甚至在短期内产生相关并发症。
二、血压正常便可停药
部分患者在其血压水平恢复至标准范围内后,便私自停药,此种行为不仅严重错误,且风险性较大。患者在用药期间,受药物作用影响,患者血压水平可明显改善,若停药,可促使血压快速反弹,且血压波动幅度过大,还可能对患者心、脑、肾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未及时检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耐药性反应、低血压症状等,均对患者影响较大。对此,血压定时检测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干预措施调整等。对此,还需引导患者及时进行血压检测。
四、无需改善生活、饮食方式
部分患者认为药物具有显著降血压作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需改变现有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此种观点严重错误。高血压病症产生与患者不合理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若患者不健康生活、饮食习惯,依然会对其血管、血脂、心脏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不仅无法改善患者血压水平,还会导致患者产生其他不良症状。
五、认为输液降压更可靠
输液降压的治疗方式虽可促使患者血压水平快速、高效改善,但此种治疗方式风险较大,易导致患者因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产生心、脑、肾不良症状,还可导致部分患者产生低血压症状,影响治疗效果。对此,患者还需坚持口服药物治疗,保障血压水平相对稳定。
六、自行购药
部分患者通常会接受病友、药物推销人员的推荐,进而选择“更高效”治疗药物,此种观念严重错误,不同药物的作用群体、作用机理等均存在明显不同,不合理用药,不仅无法改善血压,还易导致患者产生其他不良症状。
七、血压降得越快、越低,则越好
部分患者错误认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殊不知此种观念严重错误。患者若过度追求低血压、降压速率,则易导致其脑中风、脑梗死等发生率提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自理能力。
八、认为高血压可根治
部分患者受市场不良宣传影响,认为高血压病症可根治,进而积极选择可根治的方式。但截至目前,我国相关医疗机构尚未有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症可根治,患者需通过长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用药习惯等控制其血压。
九、坚持合理用药便可无需到医院检查
部分患者认为自身坚持合理用药并保障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便无需到医院接受检查。此种观点严重错误,长期高血压病症对患者心、脑、肾均产生一定影响,患者需通过及时接受检查,可了解高血压病症对其影响,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十、保健品也具有降压作用
受市场不良宣传影响,部分患者认为高血压可通过服用保健品改善,此种观念严重错误,市场上多数保健品的降压作用未经临床验证,均属商家不良宣传,对此患者还需保持理智。
十一、初期高血压病症不可使用“好药”
部分患者认为治疗高血压病症的“好药”主要是指临床长效降压药物,一般药物为短效降压药物,不同类型药物的作用性、作用时间不同,适用群体也不同,并无好坏之分。
十二、血压不可居家测量
居家血压测量结果患者认为不准确,受不同品牌血压测量仪差异、测量手法、测量时患者心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居家、医院血压测量时可能存在偏差,但此现象并不表明居家测量不准确。对此,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测量偏差、正确测量手法与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讲述,引导患者改善错误认知。
高血压病症对患者影响较大,对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加强对此病症重视度并谨遵医嘱保持健康生活、饮食、用药习惯等,促使其高血压病症可显著改善,减少对患者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