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磷血症,听起来是不是很陌生呢?这并不是罕见疾病,而是透析患者非常普遍的并发症。高磷血症不仅加速肾功能恶化,还与心血管钙化、骨折、皮肤瘙痒等严重问题密切相关,甚至显著增加死亡风险。然而,许多患者因缺乏认知或管理不当,长期陷入“血磷难降”的困境。本文结合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为透析患者提供一份科学控磷指南,帮助大家打破困境,重获健康希望。高磷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血磷一般 情 况下处于0.81~1.45mmol/L,当其结果>1.45mmol/L时就表明血磷代谢异常,属于高磷血症。透析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高磷血症?主要和以下几点有关:(1正常人中的血磷能通过肾脏进行充分的排泄,而透析患者的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仅靠每周3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治疗不能有效清除。(2)磷广泛存在于食物中,日常饮食中不可避免地会摄入磷,磷摄入和排出处于进一步失衡的状态,增加磷的堆积,加重高磷血症。(3)长期使用含磷药物或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进一步扰乱钙磷平衡,加剧血磷蓄积。
高磷血症的危害性
高磷血症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造成的生理损害非常多,而各种生理损伤会增加患者的代谢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了解高磷血症危害性有利于患者树立危险意识,提高血磷控制依从性。
1.引起瘙痒
瘙痒是透析患者常见症状,高血磷与瘙痒具有强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伴有瘙痒症状的透析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约17%;有中度和严重瘙痒症状的患者更容易感到疲劳且睡眠质量更差。2.诱发心血管事件
一方面,高磷血症可以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转变,促进血管钙化。另一方面,高磷血症导致钙磷乘积增加,而钙磷在血管内沉积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钙化,最终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风险增加。
3.影响生理代谢
高磷血症会对机体代谢系统产生持续性的刺激,当甲状旁腺受到刺激后会释放出较多甲状旁腺激素,这种情况下会造成骨质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有些患者还会发生纤维性骨炎。较高的血磷水平还会影响肾脏功能,降低维生素D活化效果,降低钙磷代谢稳定性,发展为不良循环。
4.损伤软组织和器官
关节位置沉积较多钙磷则会引起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僵硬等。如果眼部、肾脏等位置沉积较多钙磷,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器官病变。
5.加速肾功能衰竭,促进肾病进展
高磷血症引起血管和组织钙化后,会引起细胞损伤和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使肾单位不断减少,加速肾功能衰竭。
如何科学控制血磷
1.饮食控制
合理调整饮食配比饮
食磷的来源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会直接影响磷摄入量,但如果为了减少磷摄入量而过于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可能会增加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因此需辨别各类高蛋白食物的磷含量,在选择高蛋白食物时以磷/蛋白质比值低、磷吸收率低的食物为标准。油炸食物、腊肉、酸奶、动物内脏、饮料等食物的磷含量较高,需少食;鸡蛋白、豆类、谷物、绿叶蔬菜等食物的磷含量较少,可适量多摄入此类食物。
选择合适的烹饪技巧
合适的烹饪方法能降低食物中的磷元素,为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在烹饪食物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技巧。比如,在煮鸡蛋时可将蛋黄丢弃,仅食用适量蛋白。肉汤中的磷元素比较多,在烹饪肉汤时仅摄入肉即可,不宜喝肉汤。肉类和蔬菜烹煮前进行焯水预处理可去除部分磷。
警惕隐形磷源
食品添加剂中无机磷的吸收率要高于天然食品中有机磷的吸收率,因此建议严格限制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食物。
2.药物控制
药物控制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降磷方式,临床降磷药物种类多样,选择合适的降磷药物对透析患者而言非常关键。
不含钙和铝的磷结合剂
高磷血症患者宜优先选择不含钙且不含铝的磷结合剂,理由如下:(1)不含钙,可降低血钙升高风险,也能避免钙在血管等位置过多沉积,即使患者有钙负荷过重或者高钙血症也可使用该药物;(2)不含铝,长期服用不会导致铝中毒。代表药物是司维拉姆和碳酸镧。司维拉姆是一种不含金属的非含钙磷结合剂,主要通过结合肠道内沉积的磷,降低肠道的磷吸收率起效。碳酸镧是含有金属镧的非含钙磷结合剂,主要通过镧离子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减少磷经胃肠道的吸收。
这两种药都要在餐中给药,碳酸镧要嚼碎,司维拉姆要整片吞服。这两种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便秘及腹部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