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血管介入栓塞手术
1.1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禁食4小时,以保证胃内无内容物,避免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呕吐物呛入气管。至少开通一条静脉通路(输液通路),为的是在术前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术中发生过敏反应时,能够及时通过静脉给予药物治疗。
1.2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单后,1%的利多卡因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局部麻醉,用5F穿刺套装(包括穿刺针、导丝、穿刺鞘、鞘管)在右侧腹股沟进行股动脉穿刺,置入鞘管,与股动脉建立通路。导管经鞘管进入右侧股动脉,在DSA透视下行进,采用各种插管方法,进入手术需要进入的子宫供血动脉,进行血管造影。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颗粒,堵塞子宫供血动脉的各级分支,暂时阻断子宫的血供。不同疾病或不同的子宫状态需要栓塞的血管不同。可能栓塞的动脉包括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圆韧带动脉、髂内动脉前干、阴道动脉。
1.3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可以在病房拔除股动脉鞘管,手动按压股动脉止血15分钟,弹力绷带及纱布包扎股动脉穿刺点,再用2斤沙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8小时,下肢制动8小时。卧床期间需要进行踝泵练习(活动踝关节),促进下肢肌肉收缩,从而加快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子宫血管介入栓塞的相关疾病
2.1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早期产后出血是指生产24小时内经阴道分娩后出血超过500ml或剖宫产后出血超过1000ml。严重的产后出血是指经阴道分娩后出血≥1000ml或剖宫产后出血≥2000ml。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创伤、胎盘残留、凝血障碍。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至6周,主要原因为胎盘残留、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子宫血管介入栓塞可以立即止血,避免子宫切除。
2.2剖宫产瘢痕妊娠: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指妊娠囊着床在既往剖宫产切口位置,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剖宫产切口的区域缺乏子宫内膜或呈憩室状态,子宫肌层较薄。随着孕周的增加会发生局部胎盘植入、妊娠囊向膀胱方向外突,甚至发生阴道出血、侵犯膀胱或子宫破裂风险。在清除妊娠囊前,需要进行子宫血管介入栓塞,为的是避免清除妊娠囊时发生大出血。
2.3宫颈妊娠:宫颈妊娠是指妊娠囊着床在子宫颈管内,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由于宫颈缺乏肌层,宫颈出血后,给与缩宫素止血的效果较差,所以在清除宫颈的妊娠囊前,需要进行子宫血管介入栓塞,为的是避免清除妊娠囊时发生大出血。
2.4胚胎残留继发动静脉瘘:胚胎残留是指流产后残留在宫腔的胚物组织或胎盘组织。胚胎残留组织内容易形成动静脉瘘,动静脉瘘破裂时会出现阴道大量流血。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子宫血管介入栓塞可以立即止血,避免子宫切除。
2.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妊娠相关的一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妊娠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包括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属于良性疾病。侵袭性葡萄胎、妊娠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侵袭性、亲血管性、可以发生转移,具有恶性肿瘤行为,因此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该类肿瘤容易形成动静脉瘘,动静脉瘘破裂时会出现阴道大量流血,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子宫血管介入栓塞可以立即止血,避免子宫切除。
2.6宫颈癌、内膜癌:宫颈癌和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肿块较大时或内膜癌脱出宫腔时易出现肿瘤缺血坏死导致局部小动脉破裂出血,阴道填纱压迫止血效果不佳时,需要子宫血管介入栓塞立即止血。
2.7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按生长部位可以分为子宫浆膜下肌瘤、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容易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会出现大量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子宫血管介入栓塞可以立即止血。此外,子宫血管介入栓塞也是子宫肌瘤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栓塞子宫肌瘤供血血管,使子宫肌瘤发生缺血变性。缺血变性的子宫肌瘤不再生长,但是吸收也非常缓慢。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栓塞后可能会发生脱落,较小的黏膜下肌瘤脱落后可以经阴道排出,较大的黏膜下肌瘤脱落后可能会滞留在宫腔或宫颈管,造成宫腔内感染,抗感染治疗和滞留物及时取出非常必要。
2.8子宫腺肌症:子宫肌腺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周期性的增生、剥脱和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过多及月经期过长,甚至会出现大量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子宫血管介入栓塞可以立即止血。此外,子宫血管介入栓塞也是子宫腺肌症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栓塞子宫肌层血管,使异位至子宫肌层的内膜坏死。子宫腺肌症经过子宫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包括痛经消失或减轻、月经量减少、改善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