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桂全 “好医生也该是个好老师”
2024-04-30 17:14:47
作者:白华宇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人物名片:
朱桂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近年来,通过不断钻研,带领华西口腔医院头颈部肿瘤外科团队逐步实现和优化头颈肿瘤微创手术,改变了口腔肿瘤外科手术以开放式、大创口为主的局面。在临床一线之余,朱桂全还积极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工作,培养了大量口腔和面部微创手术青年人才。2024年,朱桂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朱桂全告诉记者,在得知获得了这项荣誉时,他自己感觉很平静:“其实心里也没想那么多,医院里像我这样的工作者也非常多,这份荣誉更多的是对我们科室团队和整个华西的肯定。”
在接受采访时,朱桂全言谈不多,他也觉得自己平时不算是特别外向的人,职业生涯中很多时间都花在了钻研技术和教学上:在临床一线,朱桂全因为自己是一名外科医生而自豪,通过引入和完善新的手术技术和理念,让越来越多的口腔肿瘤患者保留住了一张完整的脸。在学校的课堂,他又是一名为颌面肿瘤疾病诊疗培养后备人才的导师,在华西平台的支持下正在以一名优秀的老师而努力着......
既要保命也要“保脸”
朱桂全的医生之路正是在华西口腔医院当实习生时开始的。当时的他和同学们以观摩和学习外科手术为主。他说,看着前辈和老师用一台手术让一个深受疾病困扰的病人走向康复的瞬间感到惊奇:“我一直很喜欢外科,喜欢在手术台上帮病人康复的成就感,所以下定了决心,要当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
朱桂全告诉记者,我国口腔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相对偏高,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组织:“但口腔癌的病人和肺癌、肝癌这些其他癌症病人不一样。”
头颈部的肿瘤离身体表面很近,血管密布,通常需要切开皮瓣才能暴露肿瘤位置,因此,口腔肿瘤的切除术长期以开放手术为主,手术病人基本无法完好地保住一张嘴:“口腔癌病人切掉三分之一的脸,舌癌病人切掉一半的舌头,在以前很常见,不仅影响外观,术后患者还常常没办法正常吃饭和说话,即便做了面部修复,对生活功能的恢复也很有限。”
看着越来越多的病人为了活命留不住一张完整的脸,朱桂全愈发于心不忍。口腔肿瘤手术实现微创要突破许多复杂的人体组织和技术问题,可谓难上加难,但朱桂全没有退缩。他积极参考国内外文献和案例,探索腔镜介入头颈部微创手术的可能性,不断完善技术和手段,终于在2020年,华西口腔医院颌面部肿瘤微创手术进入筹备期。
2021年4月,朱桂全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该院第一台头颈部微创手术。他向记者展示了病人术后几乎看不见创口,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你看,这个创口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了,甚至头发都可以盖住,完全不影响外观。”
从第一台囊肿手术,到后来真正涉足口腔癌手术,朱桂全的微创手术团队一直在创造新的纪录:“目前,我们开展的微创手术已经可以应对向双侧口腔恶性肿瘤这样的复杂情况,也有了成功案例。病人在术后不仅没留疤,2年来病情也没有复发。”
如今,华西口腔医院目前已成为全国开展颌面肿瘤微创手术台次最多的口腔专科医院,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和福建等地的医疗机构也频频前来找朱桂全“取经”:“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病人能够受益,之前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朱桂全和科室团队在手术室
当了老师还是“学生”
在临床一线的所想和所得,成为了一笔难得的知识财富。尽管朱桂全的教师生涯从2020年才开始,但他在教学上取得的进步和突破让不少同事都敬佩不已。
朱桂全平时不太爱说话,在听说四川大学推他当老师时,他自己都感觉惊讶:“在此之前我一直在临床一线,只面对病人,但上了讲台会受到学生的强烈反馈,都怀疑过能不能当好老师。”一开始,朱桂全果然感到不适应,一上讲台就紧张,甚至一度想放弃,但有一名老教师告诉他,把知识、技术和经验传承下去也是医者的职责:“师长告诉我,好医生也应该是一名好老师,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朱桂全从此一扫顾虑,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朱桂全积极向老师们请教,并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在比赛中,他不仅得到了资深教授们的指导,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通过不断分析课程设计和课件,他逐渐修正了自己的缺点,教学风格也变得更加沉稳和自信。
为了提升自信,朱桂全主动增加课时,与学生多接触,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他自制教具,增设互动环节,同时保持知识传授的严谨性。他的努力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他们普遍对医学充满热情,不少学生还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朱桂全说:“我相信他们之中会涌现比我们这代人更优秀的人才,虽然不一定都能留在华西,但他们能在更多地方发挥自己所学,把更先进的技术带到更多地方,造福更多患者。”

朱桂全(中)和他的学生们
新质“蹊径”探索下沉
除了临床和教学,朱桂全也对推动颌面肿瘤微创手术下沉有着新想法。尽管这项技术难度大,学习成本高,但朱桂全认为,用一种方法“另辟蹊径”,也能让地市级甚至县级医院也具备这项技术。而这个“蹊径”,就是外科手术机器人。
去年11月,华西口腔医院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让一名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告别了痛苦,再次创造全国第一。在这台手术中,机器人可以通过三维图像放大高达15倍的三维视图,手术医生能更精准掌握操作,克服了传统手术的操作盲点,精细化操作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除了这台手术,我们考察过许多生产手术机器人的企业,医生借助能更好应对精密手术的机器人,进行口腔微创手术的难度比直面病人会小很多,而且随着技术进步,这个难度还会越来越小。”朱桂全介绍说,通过外科手术机器人,华西口腔医院只需要远程指导,就有望在市级和县级医院完成口腔微创手术,且国产机器人的成本远低于进口同款,成本至少能省下一半,可以在下级医院能承担的范围内。
“现在国家在提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会获得大量扶持,虽然这个愿景或许很久之后才会实现,但我相信预期等待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朱桂全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