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从拉萨到成都,听力残疾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
2024-06-18 15:11:57
作者:王丹,李雁,田媛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

他们告别了无声世界

李雁 田媛 本报记者 王丹

近日,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视听康复科,不时传出一阵阵掌声。幼小的达瓦(化名)玩弄着手中的积木,而后忽然被什么东西惊了一下。她环顾四周寻找,眼神中流露出恐惧,下意识地用双手抱紧自己的小脑袋,想要逃避,然后急切地拉起身后的妈妈,试图离开这间屋子。
 

孩子听到声音后,家长竖起大拇指点赞。
 

戴上人工耳蜗的孩子开心地笑了。
 

在这间屋子里,孩子们哭得越伤心,爸爸妈妈们就会越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手术成功,自己的孩子告别了无声世界。

5月20日,达瓦和另外6个先天听力缺陷的孩子踏上了从拉萨前往成都的旅程,这将是一场改变他们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特殊旅程。

一个月前,唐红燕第一次到拉萨,看望她的小患者们恢复得如何。忍受着高反,她细心地查看了孩子们戴上人工耳蜗后的情况,叮嘱家长如何帮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唐红燕是四川省康复医院视听康复科·眼耳鼻喉科主任,除了回访工作,这次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筛选下一批符合救治条件的患者。

小达瓦是如此的不幸,却又是如此的幸运。天生拥有一双碧蓝色眼睛的她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赢得旁人羡慕的目光。但很少有人知道,达瓦的眼睛正是罕见病瓦登伯格综合征的表象,相伴而来的还有听力缺失。很长一段时间,达瓦的妈妈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她带着女儿跑遍了西藏各大医院,都束手无策。直到有一天,家里亲戚听说了唐红燕医生团队到来的消息,于是奔走相告,将小达瓦带到了唐红燕面前。经过一系列检查,唐红燕确定达瓦具备人工耳蜗植入条件,便有了开始的那一幕。

随着孩子们的人工耳蜗顺利开机,一旁等待的父母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尽管他们大多数都不会说汉语,但朴实的眼神和动作传达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感激和谢意。

8岁的桑杰(化名)第一次听到来自母亲的呼唤。尽管目前他所听到的还不是我们正常人听到的声音,但对于他和母亲来说已经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屋里走出来,6岁的桑杰还有点没缓过神,但下一秒他又拿起人工耳蜗准备往头上戴,上一秒的恐惧转为了期待和好奇。

2023年5月,在四川省残联指导下,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与西藏自治区残联签署《西藏自治区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项目合作协议》。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四川省康复医院每年为西藏听力残疾儿童开展临床治疗、医学评估指导、政策解读及宣传等。截至目前,已有3批共计30名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

唐红燕告诉记者,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如同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儿,鸣笛、关门声都会让他们受到惊吓,起初只能给他们开启较小的音量,父母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宝宝一样一点点教他们说话,让声音对应每个动作和物体,让他们慢慢适应这个社会。

唐红燕还再三叮嘱,希望孩子们返回家乡后尽快开展规范的言语康复训练,早日拥有与人交流的能力。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孩子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而术后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

5月底,达瓦和4个已经开机的孩子离开成都,返回家乡。此次人工耳蜗顺利开机,让孩子们收到了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医院供图)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