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佳燕是毕业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硕士,在从事数字医学和医学3D打印工作的7年中,她利用3D打印和数字化相关技术协助完成临床手术500余例,其中包括骨科、普外科、胸外科、口腔科、妇产科等多学科。由她设计的3D打印股骨假体,帮助两位股骨缺失患者重新站立,设计的个性化导航模板显著提高了置钉的准确率,获得系列专利授权7项;参与的项目“颈椎内固定手术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胸腰椎骨折经皮内固定手术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她获得 “四川省医学科技奖”2项和“自贡市科技进步奖”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2篇,以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获得“自贡市优秀论文奖”4项。在2024盐都人才盛典上,邓佳燕被评为“盐都科技菁英”。
谈及与3D打印技术的结缘,邓佳燕回忆起刚到医院工作的日子。2016年,邓佳燕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了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数字医学中心,从事3D打印工作。虽说专业对口,但立即从书本转换到实践,这个过程多少给她带来了一些难度。
为让邓佳燕更快发挥专业特长,医院将她送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修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加上良师益友的关键指点,很快邓佳燕就掌握了3D打印技术,随即回到了医院开始为患者服务。
回到医院后,邓佳燕就接到了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为一位颈椎骨折患者设计3D打印导航模板,用于辅助患者的颈椎内固定手术。颈椎的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较为复杂,这让椎弓根螺钉置入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椎动脉走形的畸形率高达20%-27.5%,因此颈椎内固定一直是骨外科中的高难度手术,这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都极具挑战性,更何况刚接触3D打印技术的邓佳燕。“当时我的内心是既兴奋又忐忑。”邓佳燕表示,自己终于可以把所学技术和知识服务于患者,但忐忑的是,这一过程需要跟主刀医生紧密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仔细斟酌,不能出任何纰漏。
为增加手术成功的概率,邓佳燕多次与主刀医生沟通,并反复查阅文献,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之后,她终于设计制作了一套辅助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3D打印导航模板。“那台手术做了2个多小时,这个过程中,我非常紧张,生怕导航模板有什么问题。”直到手术成功,患者被医务人员送回病房,压在她心中的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后来,主刀医生告诉邓佳燕,她设计制作的导航模板非常精准好用,对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此次手术的成功,让邓佳燕得到了莫大鼓舞,她更加坚定了要利用更多3D打印技术帮助患者的想法。
2020年10月,一位肺癌伴股骨转移的患者在一次咳嗽时,造成左股骨病理性骨折。由于患者疼痛难忍,加上无法起坐、无法站立,患者和家属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减轻一点痛苦。
为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邓佳燕和数字医学中心主任吴超做了一个突破性的尝试,为患者进行“股骨瘤段切除,3D打印PEEK材料股骨假体植入重建手术”。当时医院数字医学中心还未有过3D 打印个体化材料植入的临床经验,而这也是当时数字骨科领域的一个瓶颈。吴超和邓佳燕等在大量查阅参考文献和认真总结后,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研究经验,最终成功完成手术。
令人惊喜的是,患者术后2小时就能部分负重行走,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假体的设计、打印、后处理以及开展手术完全由吴超和邓佳燕等独立完成,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刊,这也是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将3D打印PEEK材料植入物应用于股骨重建。
2023年11月,第五届中国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邓佳燕代表医院将3D打印微创经皮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3D打印个性化锁定式骶髂螺钉导航模板和3D打印PEEK材料的多孔椎间融合器等科研成果带到了会场展示。据了解,整个四川省仅有两个项目参展,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项目为其中之一。
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采访邓佳燕(视频截图)
邓佳燕表示,让老百姓免去千里奔波,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是医院数字医学中心的使命。她将和数字医学中心团队一起,秉持匠心,不断追求梦想,设计制作出更多精准化、个性化、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产品,服务于患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