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你摸着僵硬的肩颈,冰凉的小腹或感觉老鼻炎蠢蠢欲动时是否意识到凉风正把“寒邪”悄悄塞进你的身体?
别慌!古人早留下对抗妙招: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黄金期,而贴敷三伏贴,正是夏天的秘密养生武器!
三伏天,一年中阳气最鼎盛、气温最高的时节。中医认为,此时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是借组自然界旺盛阳气,通过特定药物刺激穴位,驱散体内伏藏寒邪、扶助正气、提升免疫力的黄金期,既“冬病夏治”的精髓所在。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厌食等;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病、退行性关节病等;
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禁忌人群
药物过敏者、皮肤破损或感染者;严重疾病急性期患者:如高热、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急性感染、疾病发作期等;特殊人群:孕妇(腰骶部)、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患者。
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讲究时令,三伏贴每年贴5-6次,每隔7天贴一次,3年为一个疗程,病程长的患者适当延长疗程。
贴敷期间12小时内不宜冲凉,贴敷后6小时内不洗澡,不要在空调房间内待时间过长;贴敷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慎食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贴敷时间:成人2-4小时;儿童1-2小时。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中药色素沉着(古时候三伏贴又名发泡疗法,代表贴敷局部发泡效果佳,表示体内寒湿排除体表,但也相应增加局部感染和留疤的风险,不想发泡者可缩短贴敷时间。)
若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禁止抓挠,防止灼伤皮肤形成水泡。如出现水泡,不要抓挠,小泡会自行吸收,如若出现大泡,及时到医院找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