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绵阳市游仙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带来便捷医疗 40年 从“背子求医”到“AI+医疗”
2025-06-27 10:35:09
作者:邹锐
作者单位:游仙区卫健局供图
(邹锐 本报记者 顾钧竹)近日,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双桥村二组居民张家富家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新桥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生背着智能随访包,上门为81岁的张家富和老伴郑守碧测量血压、血糖等。

一键操作,数据瞬间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几乎同时,后台的AI算法飞速运转,生成一份详尽的初步健康评估报告。

“不用跑路,还省了费用。现在这医疗条件的变化,搁40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张家富看着屏幕上清晰显示的数据,感慨万千。这份感慨,源自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40年前的就医困境

“40年前,新桥镇卫生院连救护车都没有,只能看看感冒等常见病,而且离家很远。”张家富眼神飘向远方,记忆回到40年前的一个冬夜。

那年,他去了外地,在老家的儿子突发高热惊厥,脑袋耷拉着,让老伴郑守碧不断冒冷汗。前来诊治的赤脚医生背着药箱摇头离去,她以为儿子可能熬不过去了。

天还没亮,郑守碧用布带将近乎昏迷的孩子背在背上,步行4个多小时,将孩子送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原绵阳专区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经过悉心照料,孩子终于康复了。

乡村医疗技术的落后,还是带给张家富夫妇锥心之痛:1990年,张家富的外孙不慎摔跤后未引起重视,当时图方便轻信游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孩子的腿部落下残疾。

“AI+医疗”带来便捷

今年1月,年迈的郑守碧在家中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情况危急。然而,这一次,命运截然不同。

新桥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的智能监测平台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出了AI预警信号——郑守碧佩戴的智能监测设备显示其生命体征出现严重异常。收到警报的家庭医生团队,携带急救设备和智能诊疗包,不到15分钟便火速抵达张家富家。紧急心肺复苏后,医生迅速利用便携设备完成了床旁彩超、心电图等关键检查。所有检测结果通过5G网络,瞬间同步上传至游仙区构建的区域智慧医疗云平台。与此同时,镇卫生院医生立即通过互联网医院系统,连线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紧急会诊。

AI的精准预警、互联网医院的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形成了一张高效的“生命守护网”。得益于这套智慧急救体系,郑守碧的危险被及时发现、有效处置,最终安然度过了这次突发危机。

在游仙区“AI+医疗”的版图上,217个村卫生室都装上了智能诊疗设备,32万城乡居民拥有了动态更新的“数字健康护照”。在游仙区的“健康小屋”,村民刷身份证即可自助完成12项基础检查,AI健康管家实时解读报告。“智能公卫健康大数据平台”守护着全村的健康。百姓足不出户或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及时、准确、有“AI智慧”加持的医疗健康服务,遍布基层的“健康小屋”让居民便捷自测或获取健康指导成为常态。

AI的精准预警、互联网医院的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形成了一张高效的“生命守护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