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三伏天  心脏也会“中暑”
2025-07-25 10:10:38
作者:陈敏
作者单位:成都第七人民医院
很多人认为心肌梗死是“冬季病”,其实炎夏同样是心梗的凶险时刻。作为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死率。虽然适度温暖有益心血管,但夏季持续高温、湿度骤增反而会成为心梗的“导火索”。

为何夏季心梗频发?

血液黏稠度增加。夏季出汗多,身体容易脱水,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或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血压波动大。虽然炎热天气下血管扩张有助于降低血压,但当人体大量出汗、水分摄入不足时,又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引发低血压甚至休克。这种血压的剧烈波动对心脏负担极大从而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血管痉挛。夏季空调使用频繁,室内外温差大,冷热交替易引起血管收缩,特别是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

作息紊乱,过度疲劳。夏天昼长夜短,人们容易熬夜、睡眠质量下降,加上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饮酒过多),都会加重心脏负担。

情绪波动。高温天气使人烦躁、焦虑,情绪激动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如何预防夏季心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少吃油腻、高盐、高糖食物;充足饮水:即使不口渴也应定时喝水,避免血液过于黏稠;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中午时段外出,防止中暑和脱水。

控制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有冠心病史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

注意环境温度变化

空调房与室外温差不宜超过5℃,进出空调房间要缓慢适应;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时注意不要直吹身体,避免受凉感冒。

保持情绪稳定

学会调节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检查

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吸烟者、肥胖者、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心电图、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等相关检查。

心内科专科就诊

如有活动后胸痛、胸闷、气紧、心悸等早期冠心病症状时,及时到心内科门诊就诊,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心梗有哪些早期信号

胸痛或胸闷:最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可放射至左肩、背部、下颌或手臂。有些患者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沉重感或灼烧感。

呼吸困难:感到气短、喘不上气,尤其在活动后更加明显。

冷汗、恶心、呕吐:心肌梗死发作时常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

头晕、乏力:出现突然的头晕、眼前发黑、四肢无力等情况。

心悸、心跳异常: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有时伴随胸闷不适。

特别提醒: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腹痛、背痛、乏力等,容易被忽视。

突发心梗,急救措施有哪些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的90分钟内,越早开通堵塞的血管,存活率越高。

就地休息,保持安静:平躺或半卧位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减轻心脏负担。

服用急救药物:若有冠心病史并备有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可在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或数粒速效救心丸。若症状未缓解,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最多不超过三次。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