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油市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遭遇车祸的8月龄婴儿,在多学科团队的联手攻坚下,从死神手中挣脱,重获新生。这场该院建院以来年龄最小的开颅手术,不仅刷新了全院婴幼儿重症救治的纪录,更彰显了该院“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婴儿遭遇颅脑重伤
当天上午,急诊室的门被紧急推开,怀抱中的婴儿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影像检查结果令人揪心:急性硬膜下血肿,厚度1cm,中线结构右偏约7mm,脑疝形成。这种情况意味着颅内压急剧增高,患儿随时有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刻不容缓。
“必须立刻手术!”神经外科主任杜奇勇的话语掷地有声。然而,为如此低龄的婴儿实施开颅手术,在江油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历史上尚属首次,难度堪称“在针尖上跳舞”。婴儿的颅骨薄如蛋壳,脑血管纤细如发,生命体征极其脆弱且波动大。手术中麻醉管理要求精准到分毫(剂量需精确至0.1ml),出血控制必须万无一失,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术后脑水肿等并发症的管理同样充满巨大挑战。
3小时生死营救创造奇迹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医院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神经外科主任杜奇勇临危受命,立即牵头组建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ICU)、影像科的精锐力量火速集结。团队争分夺秒,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严谨的术前评估,并针对婴儿特殊的生理状况、严重创伤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制定了极其周密的手术方案、麻醉策略和术后监护预案。
上午11点20分,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在手术室打响。神经外科团队作为核心力量,凭借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极其精细的操作,在婴儿娇嫩脆弱的脑组织上谨慎作业。他们成功清除了压迫脑组织的巨大血肿,并妥善处理了相关损伤。与此同时,麻醉科团队全神贯注,精准调控,在婴儿极其有限的生理代偿空间内,牢牢守护着生命体征的平稳。手术室里,只有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和医生们沉稳的指令声,气氛紧张而有序。其他学科的骨干也在各自岗位上严阵以待,确保流程无缝衔接。
历时3小时,至下午14点30分,手术宣告成功。这标志着江油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建院以来年龄最小的开颅手术患者救治。
从ICU到普通病房的生命接力
术后,婴儿被安全转入ICU。重症医学科(ICU)和儿科团队早已严阵以待。考虑到这是接收的首例如此低龄的脑出血术后患儿,护理部特意调配了经验丰富的儿科护士加入ICU特护小组。医护人员打起十二分精神,日夜严密监护,精心治疗,帮助小生命平稳渡过了最危险的手术后期。令人欣喜的是,术后恢复顺利。
7月18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的婴儿发出了响亮的哭声,这动听的声音让所有医护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当天下午,婴儿便安全转回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近日,这名创造了生命奇迹的小患者已健康出院。劫后余生的患儿家长满怀感激,特意向神经外科医护团队送上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医院精湛医术和无私大爱的深深谢意。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幼小的生命,更创造了江油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救治低龄、高风险颅脑创伤患儿的历史纪录。它充分展现了医院神经外科在复杂颅脑创伤救治,尤其是婴幼儿精细化显微手术方面的技术实力。也检验了医院多学科团队(MDT)在面对急危重症时高效联动、紧密协作的强大综合救治能力。标志着江油市人民医院在危重婴幼儿神经外科救治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熊金妹 王月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