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中医中药
热点排行
清代名医医文双栖
2023-02-27 14:58:39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药报

在中国医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家饱读四书五经,儒医兼通,长于诗词歌赋,成为医林文苑双栖的名家。他们的文学才华,洋溢在医学著作和诗词文集中,写就中医文化史上“半是诗丸半药丸”的佳话。

薛雪兴来笔落如风雨

薛雪 ( 1661年—1750年 ),吴县 ( 今苏州市吴江区 ) 人。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牧牛老朽。

少从明末诸生杜浚学习兵法,后拜康熙进士、世称横山先生的叶燮为师,乾隆初举鸿博未中。《清史稿》说他“工画兰,善拳勇,博学多通,于医时有独见”。因母亲患湿热温病,乃致力于医学。薛雪得吴中儒医王子接、周杨俊点拨,成为一代大家,著有《医经原旨》等。与同里叶天士、缪遵义齐名,并称“吴中三家”,有《三家医案合刻》本传世。

清代诗坛有神韵、性灵、格调、肌理四大诗歌流派。薛雪与沈德潜同出于诗论家叶燮的门下,是清康乾时期格调派诗坛的领袖和耆宿。他在《一瓢诗话》《吾以吾鸣集钞》中,发挥叶燮“胸襟说”的诗学思想,将杜浚的兵法与横山的诗学相提并论,阐述对老师诗学理念的理解和继承。

诗话是评论诗歌、诗派、诗人创作得失和记载诗家逸事的一种文学体裁。薛雪倡导诗歌的独创意境,反对各种模拟剽窃、凑句凑韵的写作方法。认为诗不可无为而作,“无为而作者,必不是好诗”。他还以王羲之的书法为喻,认为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其诗学著作还有《斫桂山房诗存》《一瓢斋诗存》《抱珠轩诗存》等。

薛雪与文学家、诗论家袁枚交游甚厚,多次为之诊治疾病。袁枚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有《病中谢一瓢》《寄征士薛一瓢》《病起赠薛一瓢》等诗,记叙了两人的忘年交情。他称赞薛雪博学多才,“精心通九略,逸气横三军”;形容他“口嚼红霞学轻举,兴来笔落如风雨”。

薛雪的《东山逢徐灵胎》一诗记述了他与袁枚曾经为之立传的名医徐大椿的交往:“相值东峰下,相看鬓欲霜。年华共流转,意气独飞扬。四座惊瞻顾,连城且蕴藏。如余空说剑,无路扫欃枪。”徐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吴江县人,他的《洄溪道情》是与郑板桥齐名的清代曲艺说唱名作。两位当世儒医惺惺相惜,留下清代医学史的逸事佳话。

薛雪的《抱珠轩诗存》中,有《怀陇西公》《送陇西公还闽》《赋谢李大中丞见过》等诗作,记述了他与清代诗人、藏书家李馥的交游经历。李馥,字汝嘉,号鹿山,福清(今福建)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举人,历任工部员外郎、浙江巡抚等职。他侨居吴门十二载,始奉恩旨归闽。李馥在《居业堂诗稿》中收录了《赠薛槐云》《次和薛槐云卧病一瓢斋原韵》等诗作,与薛雪诗酬唱和。

何其伟先生精医不言医

何其伟 ( 1774年—1837年 ),松江府青浦县( 今属上海市 )重固镇人。学名庆曾,字谷诒、韦人,号书田,晚号竹簳山人。先世自宋代即以医名,是何氏医学的第二十三代传人,医名盛冠吴中。

何其伟工诗善文,是青浦县的增贡生。师从娄县庄师洛,诗效陆游。本邑同里文学家、金石学家王昶七十致仕返回故里,何其伟登门求教,拜王昶为师,遂成为忘年交。《青浦县志》选录了何其伟的《大水后多鬻女者诗以悲之》《车水谣》《米贱谣》等反映世情民生的诗篇。

嘉庆十一年(1806年)父亲病卒后,何其伟弃儒业医,精于切脉制方,常定期巡回出诊。求治者远达千里。尝作“贫羸倍相怜,贵贱岂异视”的诗句自勉,医术医德为时人所称颂。何其伟著述甚多,有《医学妙谛》(原名《杂症歌诀》)三卷,引历代医学名著之精论,将病因、治法等编为七言歌诀,为家塾启蒙读本。《何氏药性赋》,分寒、热、平、温四赋,收药350味。又著《何氏四言脉诀》《杂症总括》等作品。还著有《簳山草堂诗稿》《七榆堂诗词稿》,与业师庄师洛、王昶一起,辑刻明末大臣、学者陈子龙的遗著《陈忠裕公全集》。

何其伟与林则徐交游甚厚,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的夫人患腹痛吐泻,请何其伟治疗而痊愈。道光十三年(1833年)3月,林则徐患软脚病,行走不便。何其伟得知后赶赴衙署,为林则徐煎药针熨。林则徐常请何其伟在自己的小沧浪馆吟诗作对,畅谈国事。林则徐兴修水利,何其伟帮助搜集当地的水文资料,写出《东南利害策》十三道,供林则徐参考。何其伟六十大寿时,林则徐专撰一联相赠:“读史有怀经世略,捡方常著活人书。”

在中国禁毒史上,林则徐无论是任湖广总督,还是赴粤做钦差大臣,在收缴鸦片和烟具的同时,积极推行药物替代戒烟毒。后来,林则徐恳请何其伟拟制戒烟药方。何其伟著《救迷良方》,用西洋参、白术、当归、黄柏、黄连、炙甘草、炙黄芪等配伍,创制十多个药方。二人经过多次临床验证后,以“忌酸丸”“补正丸”交替使用,逐日递减的戒烟毒效果最好,“四物饮”“瓜汁饮”的方法最为简易。用其治疗鸦片戒断综合征收效甚佳,世称“林十八”或“林文忠公戒烟丸”。在世界戒毒史上,写下中医药戒鸦片烟毒的辉煌一页。

道光十七年(1837年)冬,何其伟病逝,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听到消息后,写了一首七言诗,寄给何其伟的儿子何长治,表达深切的哀思:“先生精医不言医,酒酣耳热好论诗;小沧浪馆昔联艺,题笺斗韵相娱嬉。韵华弹指阅五载,我历荆襄青鬓改;别来未寄尺素书,只道灵光岿然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费伯雄:暮烟半卷秋江阔

费伯雄 ( 1800年—1879年 ),武进孟河( 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人。字晋卿,号砚云子。

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远。少时习举子业,诗文棋琴无所不精,弱冠即有文名。后弃儒学医,承传家学,潜心研究《灵枢》《素问》及张仲景等诸多名医大家的著述。费伯雄悬壶执业,以擅长治疗杂病而享誉医林,咸丰同治年间(1851年—1874年)名噪江南。

他在学术上主张“和治”“缓治”,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和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师古而不泥,不趋奇立异,认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道光年间,费伯雄曾两度应诏进京治病。太后患肺痈,经江苏巡抚林则徐举荐,诏令他入宫诊视,获赐“是活国手”匾额;后又为道光帝治疗失音症,又获“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的赐联,是孟河医派的代表性医家。

费伯雄医术闻名遐迩,一生治人数以万计。所著医书尤于杂病最详,略于伤寒。著有《医醇》廿四卷,记载数十年业医心得,惜毁于咸丰时的战火。后撮其要义重撰,辑成《医醇賸义》四卷,总结了一生治疗杂病的学术经验。另撰有《食鉴本草》《医方论》《怪疾奇方》《食养疗法》等。

费伯雄不仅精于医,而且擅长诗词文学,有《留云山馆诗钞》二卷、《留云山馆诗馀附》一卷、《留云山馆文钞》一卷传世。近代学者叶恭绰编著的《全清词钞》中,载有费伯雄的一首《菩萨蛮》:“暮烟半卷秋江阔,悲商怨徵潇湘瑟。人瘦菊花天,开窗月满帘。满帘新月白,秋燕都如客。燕子尚南飞,客行何日归?”

作为一代名医,费伯雄为同时代的林则徐、左宗棠、余樾、翁同龢、向荣、张国梁等官员、学者、将帅治病,交游甚厚。学者余樾评价说:“读其诗词,原本性情而风骨魄力足以副之。”《医醇賸义》篇首载录督学江苏李小湖的题词《访费晋卿明经伯雄于武进之河庄即赠》的五言诗。费伯雄用养心平肝之剂治愈因病归家的李小湖后,李小湖专程到武进孟河拜谢,写下了这首赠医诗。李小湖在诗中称赞费伯雄“仁心济仁术,不出慰苍生。名士为名医,倍泄山川灵”。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