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中医中药
热点排行
古老中医疗法今日绽放异彩
2023-04-04 15:04:14
作者:陆金国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千百年来,岭南中医秉承“至亲”“至善”的“杏林精神”,在一次次重大疾病到来时,挺身而出,书写了一页页大医精诚的壮丽诗篇。独特的岭南地域,造就了卓越的岭南中医。当年依靠传统中医药理论完胜“非典”疫情的岭南中医人,如今继续运用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让传承悠久的杏林之光,在新时代暖照人间。

陈氏飞针

岭南针灸的典型代表

在“陈氏飞针”传人陈秀华所负责的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新患者,也有早已熟识的“老病号”。“陈氏飞针”,是岭南针灸的典型代表,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快速旋转方式刺入,准确、快速,痛感极微。陈秀华的老师陈全新是这门绝技的创始者。

古老神奇的中医医术往往离不开家学渊源。陈全新的祖父陈宝珊于1895年在广州西关开设中医馆,治愈了大量骨伤科患者,他按照传统经络学说摸索循经点穴手法,形成了陈氏针法的雏形。后来,陈全新又对这一技法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针法理论更加完善。

在陈全新的指导下,陈秀华将这门独特的针法继续挖掘,如今在治疗失眠、颈椎病、面瘫、特应性皮炎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好学的陈秀华同时还研习了更多的针刺手法,有些甚至在外科手术领域绽放异彩。2006年,一个古老的、沉睡多年的针刺麻醉术重新苏醒。患者没有使用静脉麻醉药物,而陈秀华却成功地用针灸技术实现了镇痛麻醉,协助外科帮助这位患者实施了“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稳定,这例手术也成为全国首例应用平衡针刺镇痛麻醉的典型病例。

特色灸法

从民间挖掘出的中医疗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最早记载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夏长冬短、暖热少寒,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一种灸法在岭南备受关注,这就是“天灸”疗法。晋代葛洪、鲍姑夫妇是长年在岭南地区行医的天灸名家,为岭南天灸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挖掘更多散落在民间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广东开启了一年一届的“杏林寻宝”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踊跃“献宝”。壮医棍针、芒针疗法、流传海外的切脉针灸法、四川的雷火灸疗法等,天南海北共聚一堂。

陈璇如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传统疗法中心、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雷火灸第七代传承人。她说,雷火灸跟一般灸法不一样,主要在于三大特点,第一是药性强,第二是火力猛,第三是渗透力强,这种疗法至今在多个临床领域守护着人们的安康。

在众多中医技法中,还有另外一种操作要求极高的灸法,这就是“火龙灸”。施灸时,会让人感觉丝丝热气像游龙般沿脊柱两侧向胸腹部、四肢逐渐扩散,而灭火后的缓缓按压,则让人在收获疗效的同时,尽享放松。

铜砭刮痧

进入中医特色护理范畴

2015年,刮痧名医李道政带着他的“虎符铜砭刮痧”从上海来到广州,走进了岭南人的视野,并首次将护士作为收徒对象,让这一熟悉又陌生的疗法项目从此加入中医特色护理的“队伍”。

李道政结合传统刮痧特点,汲取古医砭法之精要,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利用黄铜特殊的传导优势,借助独特手法和铜砭自身重量,使治疗更容易达到“引邪出表”的效果。经过多年临床探索,铜砭刮痧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一个刮痧板、一瓶刮痧油,都是简简单单的器具,却能对身体的疾病起到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竹罐疗法

具拔罐和药物治疗双重效果

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火罐印记让人印象深刻。其实除了火罐,还有一种原理颇为相似、但却不常见的传统器具——竹罐。竹罐浸泡在浓浓的热汤药之中,药香弥漫在整个房间,用镊子迅速取出竹罐,甩净或用毛巾吸干水滴,随即紧扣在穴位上。竹罐内的负压使它紧紧地附着于人体体表。药物竹罐具备拔罐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竹子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植物之一,经过中药汤液浸泡过的竹罐,仿佛被“加持”一般,由内而外焕发着药效的“灵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