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较小,主要是通过应用能够化湿清热以及平肝潜阳的药物,改善患者病症,疗效较为稳定,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症较轻的患者而言,使用中药医治疗是最佳选择。除此之外通过饮茶、刮痧等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中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对于高血压患者出现的症状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防治高血压,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或者心悸的症状,与中医学中的头痛、眩晕等疾病症状相同,因此,一般认为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高血压属于这两种疾病的范畴,且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肾、脾等功能下降,体内气体失衡导致的。
中医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饮茶。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可以通过饮茶的方式预防高血压。首先,可服用决明子茶,能够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能够有效预防肝阳上亢所引起的高血压症状,并且能够改善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头痛等症状。但一定要注意决明子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适量服用以免发生腹泻现象。其次,可饮用葛根茶,其具有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退热、降低血压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痰热瘀阻型高血压。最后,血压过高还可以饮用松针茶进行降压,松针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可通过应用松针使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刮痧。刮痧是辅助降低血压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刮痧时可以选择在患者的背部,或者下肢肌肉较为丰富的部位,由上到下进行刮痧,在刮痧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应以舒适为主。当患者血压升高时,可以在患者颈后从风府由上到下进行刮痧,被刮拭的部位会迅速出痧,能够有效帮助降低血压。也可从头顶百会穴向四周进行刮痧,刮拭颈部风池穴也能达到辅助降压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由内向外对肩颈穴进行刮痧,也有利于辅助降压。
拔罐。使用火罐在患者肩部两侧膀胱经下肢肌肉丰富部位进行拔罐,可以有效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或保持血压水平稳定。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中医治疗高血压通常会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并通过望、闻、问、切进一步判断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通过对患者具体病情的判断,制定中药处方使患者服用,临床上常用鬼针草、杜仲、决明子等。除了服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杜仲降压片、心脉通片、清脑降压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可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高血压。其中针灸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特定部位达到降压目的,通常以刺激百会、曲池、太冲、太溪等穴位达到治疗目的;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拿、提、捏、揉等手法按摩患者经络及穴位进行治疗,一般来说推拿治疗高血压常通过刺激合曲、曲池、风池等穴位进行降压。
综上所述,中医方面防治早期高血压有着特殊的优势以及显著的效果。中医学治疗高血压,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制定针对性的中药复方对患者整体进行调整,能够有效保护患者靶器官,且副作用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