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初秋时分的峨眉山半山腰,刚刚走过洪椿坪的路边,一山的幽静青翠,偶尔夹杂着一丝斑驳的黄,倒是路过的山风让秋意渐浓。
拐过一个山坳,正高兴着不用爬石板路,耳边就传来了细碎的动静。一只猴子正缩在山梁上的树丛中,注视着停下的我们,作势欲下。掏出猴食,丢在路边,满以为会将它的注意力引开,谁知弄巧成拙,嗖嗖地,一群猴子顿时从山林间跳了下来,堵在了前进的路上。
女伴们慌乱躲闪,我们拿着手里的拐棍试图驱赶,可猴群并不买账,胆大的甚至跳到我的肩头,左挪右闪,骇得我一身冷汗。一阵徒劳地抵挡后,我发现这些精灵似乎也没有伤人的恶意,也许只是为了拦截索食。摸索着掏出裤袋里的最后两包猴食,尽力抛向身后,趁着猴群抢食,我们狼狈地逃离。
离开猴群,山势陡然高了起来,眼前全是扶摇直上的陡峭石板路,登山的考验不期而至。坐在木凳上小憩,一个特别的挑山工吸引了我的目光。长袖灰裤,花白的须发,一根手杖,一个背篼,不过在背篼的顶端横过了一根木条,前方竖插着一个小木梯样的扶手,上面居然坐着一位白发老妇。老妇双手扶着木梯,双脚蹬在背篼的两侧,看得出她的紧张。
背着老人的挑山工也年逾五旬了,一手拿着木杖,一手略托着背篼,神情自若地向下走着。想是老妇已经无法征服脚下无尽的石板路了,不得不采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想起以前在山上坐轿、坐滑竿时的战战兢兢,真是惊叹挑山工的艺高人胆大,也真难为了背上的老妇了。
恰逢山里的寺庙修缮。一路再往上行,沿路可见挑山工,在陡峭蜿蜒的石梯上,成列慢行。一根拄地的木杖,一个装满砖石的背篓,一条早已浸湿的毛巾。那一个个佝偻的身影,伴着数不尽的脚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神灵所容身的庙宇,一砖一瓦,皆是他们肩扛手提,一步一步运输上来的。
周而复始地往返,这些朴实的挑山工才是最虔诚的拜山者,是山里的真正的行者,以脚之力,护山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