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与患者的血压紧密相关,也就是说,患者的血压超出了正常范围值,因此叫高血压。患者血液在流动的时候,需要通过心脏泵血,然后由大小血管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为各个部位机体组织提供营养,如果患者泵血的压力不足,则血液无法循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危险。我们往往听到高血压患者说自己头痛、头晕,并且出现目眩之感,同时患者也会出现耳鸣、心悸等症状。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角度谈谈如何调理高血压。
一、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高血压与人类相伴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多患有高血压。但长久以来,中医的郎中、大夫手中一直没有血压计;因此,世世代代的中医只能描述高血压的各种症候,并针对高血压的症候进行对症治疗。高血压在中医的称呼有“眩晕”“头痛”等,中医将高血压的证候描述为“肝阳上亢”“痰浊上蒙”“淤血阻窍”“气血亏虚”“肝肾亏虚”“阴虚阳亢”“肝火上炎”“阴阳两虚”等等。在中医看来,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是嗜食肥甘厚味、运动不足、长期焦虑紧张。
二、中医如何调理高血压?
1.药物调理:药物调理就是根据高血压的程度不同,结合把脉和通过看舌头服用中药调理。比如肝阳上亢型,它的症状表现为面红痧红,大便干,可以通过服用镇肝熄风汤进行调理和改善;肝肾阴虚型的症状表现为头痛耳鸣,腰膝酸软等,可以用滋补肝肾的方法进行调理,食用杞菊地黄丸,此中药具有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和调理血脂的功效,如果平时脾胃虚弱和大便不成形的患者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食用。
2.针灸护理:患者脱去衣物,取患者身上的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盖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盖眼下四根横指的位置)、肾俞穴(位于人体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5厘米的位置)、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十一腰椎棘突下左侧5厘米的位置),每天进行一次针刺;每个穴位扎入一针,每次留针15分钟~30分钟。每天针刺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取患者身上的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曲池穴(位于手肘关节弯曲的凹陷部位)、太冲穴(位于大脚趾骨与第二脚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部位)、太溪穴(位于小腿跟腱与脚踝之间的凹陷部位),每个穴位扎入一针,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患者保持正坐,取患者身上的人迎穴(位于前颈喉结外侧三厘米的位置),刺入长针,针刺深度要达到3厘米;然后留针5分钟。间隔一天针刺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
3.食物调理:食物调理就是利用中药做成药膳进行改善和控制血压。
菊槐绿茶,就是菊花和槐花还有绿茶各3克,用烧开的水冲泡,作为日常饮用效果更佳,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花生米经过醋的腌制对高血压也有一定功效,具体方法就是取适量的花生米和醋,放在一起浸泡一周左右,每天早晚吃上几粒,对于保护血管壁和活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要坚持喔。
西红柿蘸白糖吃,每天早上起床空腹来一个,对于清热降压和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4.按摩推拿:穴位按摩中,医生能以适当力度对患者太冲穴、足三里、百会穴、太阳穴、曲池穴以及内关穴进行按摩,按摩时间应以每天5~10分钟为最佳,每天按摩1~2次。按摩时长、按摩频率以及按摩力度应以患者实际接受程度、疾病发生情况等为基础,进行相应调整。该按摩方式下,患者血压指标能得以有效下降。但同时在实际按摩前,还应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发生情况以及血压指数。针对血压值过高的患者,应谨慎对其进行按摩,防止患者发生中风可能。针灸同样是对患者穴位进行操作,以调理患者身体的一种中医干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