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
2023-09-01 14:49:47
作者:徐虹霞
作者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每天一万人中就有一人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多为运动型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另外也见于踩在不平整的地面或下楼梯时,身体失去平衡不慎扭伤,扭伤后常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踝关节急性扭伤并非小事,会把维持脚踝稳定的韧带结构损伤,如重视程度不够,早期处理不当,可遗留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习惯性扭伤等,导致踝关节慢性疼痛,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长期慢性踝关节不稳会导致踝关节行走、奔跑时软骨磨损增加,久而久之,软骨磨没了,就形成了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疼痛导致无法正常行走。

如何预防崴脚

1.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是必要的,因为鞋子介于人和地面之间,可以缓冲地面对脚的压力,提供给下肢适当的稳定性和贴地性。

2.运动前有效拉伸

运动前有效拉伸,有效地拉伸练习可以降低肌纤维的黏滞力(肌肉阻力),提前激活相关部位的肌群以加强肌肉对关节和韧带的保护作用。此外,动态拉伸可以提高在完成专项动作中关节的活动幅度,改善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最终减少韧带扭伤的发生。

3.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及习惯

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非常重要。同时走路时不要东张西望,看手机等。

崴脚后的急救处理(伤后3天内)

踝关节扭伤后,应先排除是否有骨折。许多人都对踝关节扭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养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未经正规治疗者,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是经正规治疗患者的3~4倍建议大家早期采用POICE原则处理。

1.保护(P-protect)

当发生急性扭伤时,首先强调对受伤关键的保护措施。应及时休息,减少或避免受伤下肢负重,防止受伤处再受伤,避免情况恶化。

2.适当负重(O-optimal loading)

踝关节中立位制动休息,但休息不等于完全制动。长期局部的制动,可能造成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应该有意识地活动踝关节,给予下肢适当的负荷和被动活动,不仅有利于减轻肿胀,还可以维持下肢的神经肌肉功能。

3.冰敷(I-ice)

受伤后应该立刻在肿痛显著处冰敷,冰敷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减轻疼痛,刺激损伤处血管收缩,让组织液和炎症因子渗出减少,控制受损组织的肿胀、炎症。切记冰敷时需要垫干毛巾,注意观察,避免冻伤。一般单次冰敷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两次之间至少间隔2小时。

4.加压包扎(C-compression)

加压包扎患处,也可以和冰敷结合,利用合适的护踝或绷带,向心性加压包扎,但注意不能包扎过紧,以免血循环不良,引起局部坏死,肿痛加重;过松则起不到加压作用。

5.抬高患肢(E-elevation)

将患者下肢抬高,平卧时稍高于心脏水平即可,以减少流向损伤不为的血液,从而减少软组织内出血和损伤不为的组织液渗出,有利于减轻踝关节肿胀,促进康复。

另外必要时,仍需要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崴脚的康复训练

在崴脚一周后,此时肿胀消退,带护踝下的疼痛不明显时可行康复锻炼。

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其灵活性。分别向上、下、内翻、外翻牵拉脚至极限并停留5S,每个方向重复10次,每天锻炼1~2次。动作要慢,幅度要大。

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锻炼,保持踝关节稳定性。主要踝关节抗阻勾脚、绷脚、内翻、外翻四个动作,每个动作坚持5s,放松,重复10次,每次锻炼1~2次。

本体感受器训练。崴脚后脚的本体感受能力会降低,很容易造成踝关节二次损伤。受伤的脚单腿站立,保持平衡5~10s,慢慢放下,每天重复10次。

总之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以锻炼时及锻炼夜间无明显肿痛为度,如果感到疼痛不适则暂停活动,如无缓解建议次训医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