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秋季小儿中医养护,你做对了吗
2023-08-30 15:08:11
作者:彭悠悠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

根据中医理论,肺与秋季相对应,加之秋季气候多变、空气干燥,易伤肺津,故小儿秋季养护重在养阴防燥。若秋季损伤肺气,冬季容易出现“食谷不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同时秋季是各种儿童常见疾病的高发期,幼儿脏腑娇嫩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孩子很容易发生流鼻涕、咳嗽、喉咙痒等症状。因此,家长掌握一定养护知识是尤为重要的,下面将从小儿的“衣、食、住、行”来说一说,一起来看看吧!

衣。秋季的早晨已经可以感受到微微的凉意,常言道“春捂秋冻”但在给小儿穿衣上我们应该做到“三暖一凉”,那何为“三暖一凉”呢?“三暖”指背暖、足暖、肚子暖。背暖指的是背部保暖,背部出汗很容易导致风寒湿入侵身体而生病,所以注重背部保暖尤为重要,穿衣上保持背部的温暖,但应以暖而无汗为度。由于小儿的足部皮下组织薄弱保暖性差且距离心脏的位置较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秋季应该给小儿穿袜子,才能保证适应气候的变化。肚子暖是小儿秋季关键环节之一,中医说小儿脾常不足,腹部着凉易影响脾胃,造成腹痛、腹泻等不适,小儿穿衣上可适当地增加背心或小肚兜。“一凉”即头凉,头部是人体散热的重要部位,秋季可暂不予戴帽,保持头部的透气。

食。小儿脾胃相对较弱,秋季饮食寒凉容易伤脾胃,一定要督促孩子少吃或者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西瓜、雪糕等。秋季燥邪侵犯人体,体内阴液减少,容易发生上火。减少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龙眼、荔枝等,也应少食肥甘厚味如烧烤、煎炸的食物,如小儿喜爱的炸鸡等。初秋,天气由热转凉,夏季的暑热尚未完全退去,到了深秋季节,又即将过度到冬季,初秋以温燥为主,深秋以凉燥为主。秋季重在养肺,初秋的饮食以清热滋润为原则如薏米、百合、银耳、莲藕、梨子、苹果、柚子、石榴都是不错的选择。深秋的天气渐渐转凉,我们可以选择如山药、大枣、南瓜、萝卜等食物。秋季凉爽的天气下小儿对水的需求往往不如夏季明显,这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小儿水分的摄入,多喝水是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保证。

住。秋季天气转冷,早晚气温开始有所变化,此时晚间可以尝试慢慢减少开空调睡觉的时间,空调设置定时,在孩子入睡后1~2小时后关闭或者减慢空调风速。在家中还是要保证充足地开窗通风时间,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秋季宜早睡早起,又要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早入睡可以冲秋季的肃杀之气,以养肺阴,同时婴儿13~15小时;1~2岁的每天睡13~14小时;2~4岁每天睡12小时;4~7岁每天睡11小时;7~15岁的儿童每天睡9~10小时。秋季空气干燥为了营造一个湿润的环境,可选择加湿器,或是夜间在床头放一小盆水,都有助于增加室内湿度。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避免环境干燥,有利于肺部的润养。

行。秋季人们倍感凉爽和舒适,特别适合户外运动,但秋季的运动不宜太激烈,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慢慢地增加运动量。尤其是小儿体质虚弱者,一定要评估好小儿身体状况,不可随意进行激烈运动,可以选择户外晒晒太阳、散步、慢跑、踢球等运动,活动量以轻微出汗为宜,适当的运动既可以调动小儿的情绪,又可以培养孩子对外界的感知力。

秋季是小儿感冒、秋季腹泻、过敏性疾病等的多发期。小儿免疫力低下,经历了夏季的高消耗,小儿的气、血、津液都处于一种亏虚的状态,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理论,小儿秋季护养得当,对其健康过冬有着重要意义。若小儿秋季养生没有做好,则会出现“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的情况。小儿先天“肺脾不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错误的方法不仅不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顺应四时之气,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与饮食。祝愿家长朋友们能与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又美好的金秋!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