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一文让你明白宫颈活检
2023-07-12 15:56:22
作者:唐仲平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唯一能通过疫苗接种和早期筛查预防的恶性肿瘤。随着宫颈癌的头号元凶“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的日益上升,官颈癌也越来越年轻化,许多女性朋友也越来越重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做过HPV病毒检测或宫颈细胞学筛查,那宫颈活检又是个啥?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讲清楚。

一、什么是宫颈活检?

宫颈活检就是子宫颈的活体组织检查,妇科医生在消毒患者的外阴、阴道、宫颈后,用一把特制的活检钳,根据病变部位和要求,取几小块组织,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送病理科做成病理切片后,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做出病理诊断。妇科医生如何来判断病变的部位呢?那就不得不先介绍一下阴道镜。阴道镜是利用显微镜将宫颈、阴道及外生殖器上表皮组织图像放大,最多可放大40倍。当阴道镜下发现一些肉眼无法鉴别的病灶时,妇科医生会进行醋酸试验和碘试验,然后在醋酸变白或碘不上色的异常区域里取宫颈活检,来检测是否存在癌前病变或癌变。

二、宫颈活检会不会痛?

宫颈活检是不打麻药的。很多女性朋友一听到不打麻药就要从自己私处“夹下几块肉”来检查,立刻觉得宫颈活检肯定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体验。其实,女性的宫颈主要由宫颈上皮、平滑肌和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缺乏感觉神经,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当妇科医生在宫颈表面取活检的时候,患者往往只会感觉到小腹轻微的酸胀不适,并没有特别疼痛的感觉,所以在检查时尽量放松心情,也有利于医生的操作。

三、宫颈活检有什么注意事项?

1.月经期不宜做宫颈活检。因为月经期机体的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血,创口也不易愈合。

2.妊娠期不宜做宫颈活检。因为活检有诱发流产、早产的风险,但临床高度怀疑宫颈恶性病变者仍应检查。

3.术前应检查白带常规,确定没有阴道炎症,方可进行活检。若患有真菌、滴虫或细菌性阴道病等,应治愈后再取活检。

4.宫颈活检术后2周内禁止同房、阴道灌洗或盆浴,避免发生感染和出血。

四、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宫颈活检?

1.临床可疑病史或体征:如久治不愈的宫颈糜烂、不明原因的阴道排液、接触性出血、肉眼可见的宫颈.溃疡或新生物。

2.阴道镜下怀疑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或宫颈浸润性癌。

3.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

4.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且HPV阳性。

5.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为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非典型腺细胞(AGC)。

五、宫颈活检查见的结果有哪些?

1.宫颈黏膜慢性炎症,临床,上积极抗炎治疗即可。

2.查见挖空细胞,提示HPV病毒感染。

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提示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不典型性增生阶段,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CIN I”指宫颈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相当于宫颈低级别上皮病变(LSIL);“CIN II”指宫颈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CIN川”指宫颈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CIN II和CIN III都对应于宫颈高级别上皮病变(HSIL)。

4.宫颈鳞状细胞癌,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5.腺癌。腺癌既可能是宫颈管来源的腺癌累及到宫颈,也可能是子宫内膜的腺癌累及到宫颈,这时既.可以行宫颈管和宫内膜的分段诊刮活检,也可以加做免疫组化协助明确肿瘤来源。

总之,现在都推荐宫颈癌的三阶梯诊断:

1.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查,作为初筛,用于普通人的一般筛查。

2.阴道镜检查,对初筛异常者进行的进一步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及程度,指导活检。

3.组织病理学检查,也就是宫颈活检,确定诊断和指导治疗的金标准。因此,当妇科医生建议宫颈活检时,女性朋友一定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耐心等待活检结果,根据病理报告接受下一步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