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发热该怎么护理
2023-09-07 16:41:40
作者:卢滨
作者单位:广西上思县人民医院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持续发热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小儿发热该怎么护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小儿发热介绍

小儿发热是指因为外界因素影响体温中枢,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小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体温36.5~37.3℃左右。依据体温不同,分为低热,低热是37.3~38.0℃,中度发热为38.0~39.0℃,高热为39.1~41℃,超高热大于41℃。

2、小儿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因素:可因各种病原体感染导致发热,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肠炎、脑炎等,可见于身体各部位的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流感、水痘、麻疹、流脑、伤寒、痢疾等传染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孩子出现发热时,应先确认患儿是否存在感染因素。

(2)非感染因素:有些小儿因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如穿盖较多,可能会出现捂热综合征等。若环境温度太热,也可导致孩子发热。

(3)结缔组织疾病:部分孩子可出现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相关结缔组织病,也是引起孩子发热的常见疾病;

(4)肿瘤:部分孩子可能会患有实体瘤,如骨肿瘤,或血液系统等非实体瘤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也是引起孩子发热的常见诱因。

3、小儿发热的影响

孩子发热,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如有助于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御作用,但是也存在较多的坏处,可能会引起高热惊厥、造成消化功能紊乱,需要格外注意。

(1)好处:当孩子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时,引起感冒、肺炎等疾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适当发热可以抑制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发热还可以提高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杀伤外来病毒的能力,同时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御作用。

(2)坏处:当孩子出现严重的发热时,会使孩子的脑皮质过度兴奋,发生高热惊厥的现象,再加上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善,严重的发热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功能。此外,如果是高热还会导致体内的酶活性降低,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发热时,免疫系统会加速工作以抵抗病原体,但长时间的高热会导致免疫系统负担增加,降低抵抗力,容易引发其他感染和并发症。

4、 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护理发烧的小儿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饮食调理,同时注意衣被更换以及小儿的精神状态,具体如下:

(1)物理降温:当发热小儿的体温在38.5℃以下时,可以选用物理降温方法,可以在小儿的额头冰敷或者贴退热贴,然后用温热的毛巾给小儿擦拭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的部位,或者洗温水浴,可以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也可以通过多喝温水的方式多排汗、多排尿,能够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2)药物降温:如果小儿发烧超过38.5℃,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退热药。当小儿出汗增加时,可以喝含电解质的水以及进食清淡的饮食。如果2-3小时后依然不能有效退热,体温达到39℃以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第2种退烧药,联合进行退热。对于服用退热药的患儿,家属不可擅自更改药物的剂量,用药期间需观察患儿的体温状况,建议在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滥用退热药物。

(3)饮食调理:小儿发烧时消化功能相对比较薄弱。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尽量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不要进食生冷、高糖、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如猪肉、羊肉等。同时,督促孩子多喝水,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

(4)衣被更换:小儿在发热的时候,通常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末梢的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小儿出现发冷、寒战的情况。可适当增加小儿的衣物,避免小儿由于过冷出现明显寒战、不适的情况。当小儿体温逐渐开始下降时,身上会明显出汗,要及时将小儿皮肤表面的汗液擦干。如果衣服已经被汗液浸湿,要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或适当减少小儿穿的衣物,将被子换成薄被子,帮助小儿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

(5)病情监测:密切注意小儿发热的情况是否改善,需观察发热的具体程度、持续时间、是否反复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儿童病情变化快,除发烧以外有明显的咳嗽加剧或者气急、精神不佳,或者出现其它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环境温度控制:保持小儿所在的环境空气流通,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在感冒情况下,一定不能开空调或者开风扇,但实际上家里温度过冷或过热时,最好开空调,让房间温度处于25℃~27℃之间,防止因为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病情好转。如果患儿四肢冰冷、打冷战,则需要给孩子添加衣物,或者添加毛毯覆盖。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发热的一些护理方法,希望提供参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