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代临床医学上将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少数是因细菌所引发,大部分都是病毒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多有鼻腔、咽喉部位发炎等症状,比如感冒、咽炎、喉炎等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范畴。但下呼吸道感染则比较复杂,因为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等都会引发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肺炎、慢性肺炎等都属于下呼吸道感染,所以相较而言下呼吸道感染对人体健康危害一般要高于上呼吸道感染。可无论是何种呼吸道感染,作为一种对人体健康、生命安全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疾病,平时生活中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方法进行全面科普,以期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呼吸道感染的基础预防常识,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率。
1、呼吸道感染特征
呼吸道感染可以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其传播特征较为明显,即借助空气传播,一旦染病,我们的生活工作节奏都会被打乱,且病情严重的患者自身生命安全也会受到一定威胁。尤其每年换季阶段,昼夜温差较大时,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也会大幅增加,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呼吸道感染的科学预防。
2、呼吸道感染预防常见措施
2.1远离病毒携带者
呼吸道感染预防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远离病毒携带者,一般只要知道对方患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不要密切接触就可最大限度预防呼吸道感染。尤其家庭成员确诊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疾病后,便要迅速隔离,切断病毒传播路径。
2.2不去人口密度大的公共场合
不去人口密度大的公共场合,像地铁、商场、餐厅等区域,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利举措,如果非要去这些人口密度大、空气流动差的地方,也要尽可能做好防护,比如配到口罩,提前消毒,加快行走、办事效率,减少在公共场合逗留时间等。
2.3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由于部分外部因素也会引发呼吸道感染,比如对于身体素质一般或者偏弱的人群,一旦淋雨、长时间吹空调、低水温洗澡后,便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平时应尽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控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做起。
(2)换季期间,尤其春冬季节天气较冷时,屋内温度要尽可能控制在18--22℃之间,如果开空凋温度过高会导致屋内空气干燥,从而造成人体眼部、口部、鼻子、喉咙等干涩不适,增加屋内家具、石材、装饰物有毒气体释放风险,使得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变得难以预控。而温度过低,人体代谢功能又会下降,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也会诱发呼吸道感染。
(3)湿度方面,则要控制屋内湿度在45%--55%之间,湿度过大会增加热传导,过低又会影响人体呼吸道黏膜水分,增加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所以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5%--55%范围,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必要举措。
(4)关注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每天应早上、下午开窗通风20--40分钟,保障空气流通,杜绝细菌、病菌滋生,如果冬天时天气较冷,不宜开窗通风,有条件的也要借助空调、新风系统、净化器、加湿器合理调控屋内温湿度,保障屋内空气质量干净卫生,这都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基础条件。
2.4做好生活护理
(1)日常生活期间做好基础护理,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乱摸五官,保持衣物整洁、干净,注重防寒保暖,尤其昼夜温差较大时要及时增减衣物,比如从温度较高的屋内走出,到了比较寒冷的屋外时,必须穿上保暖的衣服、鞋袜,佩戴好口罩,如果是婴幼儿或者老年群体尽可能戴上帽子和围脖,谨防受凉感冒等问题出现。
(2)养成合理锻炼、正确运动的生活习惯,科学到位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加速人体血液循环,提升人体耐寒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平时生活中,要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每天至少抽出3--4天进行有氧或者无氧锻炼,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以此不断提升自身机体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3)注意睡眠质量,尽量规律生活作息,杜绝熬夜、晚睡等现象,像婴幼儿或者老人,更要各位关注自身睡眠情况,因为婴幼儿和老人不同于成年人,自身机体综合水平较弱,必须有足够的睡眠支撑,才能消除疲劳,远离疾病侵扰。所以平时婴幼儿、老人群体,要保持每天至少睡8个小时,以此方能起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4)饮食上也要坚定营养均衡、健康卫生的基本原则,少吃或者不吃刺激类食物,多补充肉蛋奶及新鲜果蔬,每天可多喝些热水,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
总之,对于呼吸道感染,必须从远离病毒携带者、不去人口密度大的公共场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生活护理,才能有效杜绝呼吸道感染对人体健康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