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自体输血对患者身体的要求
2022-10-27 14:54:41
作者:梁绮红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顺德龙江医院)
很多人都知道无偿献血,也知道在进行重大手术时需要进行输血,但人们对于自体输血的了解程度却不够深入。

什么是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通过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的方式,在手术过程当中或术后重新回输给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回收式自体输血模式。

由于从始至终使用的都是自己的血液,没有传染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也不会因为输入血液导致异体溶血反应产生过敏现象或抗宿主反应现象,基本不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或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等。这种方法可以缓解目前比较紧张的用血形势,而通过反复抽血之后,患者自身的骨髓造血细胞活力得到改善,患者术后造血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恢复进程的加快。

对于需要急诊抢救和手术中出现大出血的患者而言,自体输血赢得了非常重要的抢救时间,有效提升了急诊抢救的成功率,还解决了某些稀有血型储备量不足的问题。比如,在患者出现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出血量预计在1000毫升以上的大型手术,通过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可以把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限制在3500毫升以内。而稀释式自体输血方式也可以利用血浆增量制剂去交换失血,整体血容量保持不变,但血液处于稀释状态,合理的血液稀释对于组织供氧和凝血功能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反而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身体微循环。只要没有禁忌证,自体输血对于大多数手术而言都能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自体输血不是人人都可以

但需注意的是,自体输血虽然优势显著,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接受自体输血。对身体状况良好者来说,自体输血的优势比较显著。但对于可能患有脓毒血症或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人群或是有严重肝肾功能或心脏功能问题的人群,该方法可能也不太适宜。此外,对于一些贫血或有出血倾向的人群,或是血液可能受到肿瘤细胞污染的人群,也不建议使用自体输血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于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医生都会在术前进行综合评估。医生按照输血指征进行输血前的评价,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自体输血。当患者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时,可以不进行输血,只需要维持患者手术阶段的循环稳定性即可。当血红蛋白指标在70~100g/L,那么就需要按照患者出现的贫血现象和心肺代偿功能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对大多数心肺功能没有异常的患者而言,可以通过液体容量复苏的方式进行代替。在血红蛋白指标低于70g/L时,则要进行输血。除此之外,在自体输血的过程当中,有一些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对于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而言,双方需签订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并且由患者的主治医生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之后向血库或麻醉科提出申请,麻醉医生在确认患者情况符合输血条件后,才可进行自体输血。未输完的自体血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而是要遵循血液报废的方式进行处理。自体输血阶段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和红细胞压积等参数变化,必要时还需监测中心静脉压。

总而言之,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判断输注自体血还是异体血,并且术前医生会和患者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将情况告知患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