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说胃镜,对胃镜检查的接受程度也较高,但是一旦提到气管镜,大多数人都会排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便是人们对气管镜的认识程度不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气管镜。
气管镜是什么?
气管镜就是头部带有镜头的细长的“管子”,有可弯曲、硬质两种,可弯曲的气管镜多为电子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镜,也出现了超声气管镜、超细气管镜等。医护人员依托气管镜能够清晰便捷地观察患者支气管与气管的病变情况,也可以在使用气管镜时视实际情况结合相关配套医疗器械完成介入操作、治疗与活检。当前阶段,气管镜已经成为了医院呼吸内科常见的检查设备,被应用于多项医疗操作中。
纤维支气管镜是将光导纤维引入气管镜内,气管镜头部的摄像头会将拍摄的图像上传至终端,具有图像放大便利性较强,更易于医护人员观察;而电子气管镜引进了电子成像系统,并且其传导通路为电子光速,该类气管镜拍出的图像清晰度较高。通常来讲,纤维支气管镜对人体组织的损伤是略大于电子支气管镜的,因此医护人员会更倾向于推荐患者选用电子支气管镜来进行检查或其他医疗操作。
气管镜检查是什么?
医护人员开展气管镜检查作业时需要将气管镜经鼻或经口伸入患者的下呼吸道,气管镜头部的摄像头会将拍下的影像显示在显示屏上,以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支气管与气管的病变情况,依据这些信息完成对应的诊断工作与治疗工作。当前阶段气管镜检查已经成为了针对呼吸科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与治疗手段。
为什么要做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可以用于疾病诊断与疾病治疗两方面,医护人员可以依托气管镜检查获取患者肺部病变组织的标本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此完成针对肺部肿瘤的检查与诊断;针对CT检查结果或X线胸片结果显示出现阻塞性肺炎、肺部弥漫性病变、纵膈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肺部结节、肺不张、肺部炎症、肺部硬块、肺门肿大、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等情况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依托气管镜检查完成诊断,帮助患者确认病因;针对临床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展快速的慢性咳嗽患者,医护人员可以依托气管镜检查帮助其快速确认病因;针对出现原因不明的痰中带血及咯血状况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依托气管镜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出血部位与出血原因,在此基础上也能完成一些止血操作;医护人员可以合理运用气管镜检查诊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气管支气管黏膜病变、异物吸入、支气管结核等病症。
针对咯血较为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依托支气管镜快速清理患者气管、支气管内的血块,之后再运用电凝、药物或其他物理手段进行止血;针对肿瘤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气管镜完成粒子植入操作;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气管镜完成支气管镜下活瓣减容术;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气管镜完成镜下热成型治疗操作;针对肺泡蛋白肌症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气管镜开展气管肺泡灌洗作业;针对气管内进入异物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在气管镜的协助下运用冷冻方法、异物钳帮助患者取出异物;气管镜可以用于协助气道远端分泌物,以此通畅气道;在手术进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气管插管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在气管镜的帮助下快速完成插管,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气管镜检查会很痛苦吗?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气管镜检查之前医护人员都会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常会在口腔或鼻腔处喷一些表面麻醉剂,再将气管镜深入鼻腔或口腔,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的人体组织进行麻醉。如果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出现咳嗽、难受等感觉,医护人员会视实际情况为患者逐渐增加麻醉剂的剂量,以此降低痛苦程度,因此气管镜检查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可以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