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日常CT辐射防护注意事项
2023-09-05 14:38:41
作者:胡浩
作者单位: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

CT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的一种,危害较大,而人体及物质在辐射源下出现的状态被称为照射,可分为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前者是CT机等仪器或其他辐射源在正常运作下造成的人体照射。根据受到照射的群体的不同可将其细分为医疗照射、职业照射以及公众照射三种,控制正常照射是临床医疗防护工作的重点内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潜在照射,最大程度减少辐射危害,保护患者及医疗工作者。CT辐射出现的主要场合为诊断照射,随着手术治疗的愈发普及CT使用频率更高,手术患者、医护人员等受到的辐射也更多,如何加强日常辐射防护成为探究工作的重点。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分析日常CT辐射防护注意事项:

一、日常CT辐射防护原则

距离防护。有研究显示,人体与辐射源的距离越近,受到的辐射量越高,当人体与辐射源的距离为原来的二倍时,受到的辐射则会降至先前的25%,远离放射源是进行防护的关键措施。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必要的CT相关检测工作时需要秉承距离防护原则,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远离CT,以此降低辐射量。若仪器设备具备曝光调节功能的话便可将之前的有线曝光设置为无线远程曝光,使用远程遥控器完成仪器操作,这样既能够灵活完成CT检测,又能够有效拉开人体与辐射源的距离,降低辐射对于医护人员的伤害。

时间防护。研究显示,人体受到辐射的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量越高,因此延长数次照射间的间隔市场、缩短单次照射时间是进行防护的关键措施。对此,医务工作者需要提前在非曝光时间最大程度完成CT检查相关准备工作,若为术中则需要完成手术准备,并在检测工程中熟练配合完成工作,有效减少CT辐射时间,减少辐射量,适度控制辐射曝光时间。

屏蔽防护。在人员与辐射源之间放置隔绝材料以吸收放射线便为屏蔽防护,若医护人员不得不暴露在辐射范围内,则需要按照相关标准严格穿戴屏蔽防护器具,包括防护衣、防护帽、防护眼镜等,最大程度减少CT辐射,保证人员安全。

二、日常CT辐射防护策略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加强医务工作者对于CT辐射防护的意识及能力是减少防护的关键,且在CT防护工程中的重点人员出现了转变,在CT使用过程中接收辐射最多的是直接参与CT检查及手术相关工作的非放射科人员。此部分人员并未收到过系统且专业的辐射防护相关培训,因此可能并未具备较强的防护意识,造成辐射防护工作不到位。对此,医院要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由专业放射科人员开展并实施培训,提升CT手术相关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并予以及时考核,帮助人员充分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减少辐射损伤。

将手术室防护作为重点。手术室为特殊科室,其中涉及的辐射源较多,也是造成医源性损伤的重点科室,CT仪器使用率高,因此加强手术室CT辐射防护成为防护工作的重点内容。首先,手术室CT仪器应由专业人员维护及管理,操作人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掌握CT仪器操作注意事项,可由放射科专业人员对操作者予以培训和指导,要求操作者在使用CT机时严格秉承各项防护原则,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照射,减少辐射损伤,过程中也要重视对于受检者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配合度,减少由于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图像严重伪影。其次,医院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专门防护手术间,其中的墙面、天花板、门窗以及室内面积等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同时配备专门防护器具,防护用具须具有易清洗、易消毒、使用便捷、安全性强等特点,人员选选择带有专门辐射防护的手术室完成相关手术,以此减少辐射损伤,保证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再次,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人员轮流进行CT仪器操作,禁止同一位人员反复操作CT器械,同时设置监督管理人员,对操作人员行为予以严格监督,同时安排手术室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体检,若操作人员出现白细胞计数降低等问题则必须立刻停止该人员的CT手术相关工作并予以及时干预。最后,对手术室相关人员予以健康宣教,提升人员对于CT辐射防护的认知,提高自主防护意识。生活上则需要加强身体锻炼、保证充足休息,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时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保证营养均衡,通过运动及食物摄入减少CT辐射对于机体的损伤。

健全规章制度。当前医院放射科及手术室工作中存在防护意识不足、沿袭旧的管理制度、防范操作不当等问题,加上公众在CT辐射防护上意识不强,造成医院整体CT辐射防护力度不足。对此,医院需要首先树立正确安全防护意识,并将此融入至CT辐射防护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中,进一步提升防护效果,保证工作人员及接受CT照射的患者安全。通过规章制度为人员的各项防护行为提供制度依托,并做到有章可依,同时可约束相关工作人员行为,促使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CT操作并做好相关辐射防范工作,因此减少CT辐射风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