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症反应,常继发于未经及时治疗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风湿热),属于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大关节,心脏、脑、皮肤、血管等器官组织。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风湿性关节炎归为“痹症”的范畴,表现为关节受阻、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增加大家对风湿性关节炎的了解,下面主要从中医学角度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普及。
一、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关节疼痛,主要以大关节受累为常见症状,但部分患者全身关节都可能发生疼痛。典型症状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关节为主,易反复发作,同时可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关节症状受气候影响较大,患者常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疼痛。
2.全身症状:(1)发热。出现关节症状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发热多不规则,轻、中度发热常见,可伴有多汗、脉搏加快,与体温不成正比。体温上升期间患者还会出现怕冷、口唇苍白等.表现。(2)乏力。常表现为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差,休息后也无法缓解,同时伴随肌肉酸痛不适的症状。
3.舞蹈症:该症状多见于儿童,女孩较为多见。最初患儿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不宁等精神症状,进而出现无目的的快速动作,肢体出现伸直、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无节律的交替动作。
4.皮肤黏膜症状:出现淡红色环形红斑、无痛性皮下结节等,儿童较为多见。
5.心脏症状:风湿热初次发作时可能出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造成关闭不全。累及心脏时可出现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按照患者的症状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证型,以进行辨证治疗。
症状表现为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全身关节游走不定,多见于上肢,寒痛为多,也可出现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观察患者舌苔薄白或薄腻,脉象多浮紧,即为行痹型。治疗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主,方用宣痹达经汤。患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观察患者舌苔薄白、脉弦紧,即为湿痹型。治疗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主,主方薏苡仁汤加减。症状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得伸。舌质暗红,脉细涩,即为久痹型。治疗以活血通络、补肾祛寒为主,予以独活寄生汤。痛痹型患者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较剧,严重时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感加重,遇热则减轻。痛处多固定,也出现游走,观察舌苔薄白,脉弦紧。治疗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主,方用乌头汤。热痹型可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热,肿胀疼痛剧烈,遇冷能够舒缓,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治疗以祛风除湿、清热通络为主,给予白虎加桂枝汤。症状为四肢乏力、关节酸沉、麻木尤甚,出汗畏寒,时而有心悸、纳呆,颜面青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即为气血亏虚症。治疗以舒筋活络、益气养血为主,予以气血并补荣筋汤。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步骤为:除痹毒,消炎症。使用祛风湿、散寒止痛药物,迅速消除关节酸痛、发热、麻木症状。清淤血,除毒素。用活血通络药物,能够消除病患部位的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激活免疫。用补益肝肾药物扶植正气,保护关节不受侵害和减轻伤害,逐步形成骨关节的保护屏障。中医学《内经。痹论篇》中记载: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
炎病理变化为经络气血不通,因此,治疗中以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为治疗的基本方法。除了内服药物外,还可以采取针灸、推拿、拔罐、熏蒸等中医外治疗法进行治疗。由于本病容易复发,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风寒、勤锻炼,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