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如突然休克、外伤、突发急症、溺水等,这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再说一说各种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1.遇到急救事件首先应该怎么做?
当身边发生有人突然创伤或突发急症等情况时,应立即原地观察,先进行评估,不要随意触碰或移动伤者。突发的急救事件,会带给当事者及周边人带来强烈的刺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及判断失误的情况。因此,作为施救者,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迅速对受伤者或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状态,检查其意识状态、心率、呼吸、皮肤颜色改变、受伤情况等。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情况下,不要随便移动患者,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将观察到的信息,告知急救人员,获得急救人员的专业支持,经急救人员指导实施相关抢救措施。
2.急性胸痛患者如何急救?
急性胸痛患者存在较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致死风险极高,而早期的有效救治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遇到该类患者应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若患者尚有意识,迅速询问其日常疾病史,存在冠心病等疾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备有硝酸酯类药物,迅速帮助患者舌下含服。若并不能明确病情,切勿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应在原地保护好患者,等待急救人员迅速到来。检查患者的口鼻有无分泌物或异物,帮助其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存在心脏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救治。询问周围有无 AED,若附近有,立即指挥周围人帮忙取来,按照操作说明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除颤。急救人员到场后,准确说明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其完成院前急救,可帮助患者减少死亡风险。
3.外伤患者如何急救?
突发外伤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为患者赢得黄金救治时间。及时远离周边的危险环境,移动时注意应平稳,尽量采用担架或平板移动患者,也可数个人合作平移患者,避免引发继发性的损伤,移动至安全地带后再查看伤势。若环境相对安全,则无需移动。出血量较大者可采用衣物、手帕、鞋带等方法,实施近心端的捆扎止血,避免大出血导致伤者休克。存在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时,采用木板、树枝、绷带或衣物等,对骨折位置进行固定,注意固定位置要达到受伤局部的上下关节处,使局部完全制动,防止局部受到进一步伤害。若伤者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情况,立即心肺复苏。施救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伤口,不要采用不干净的水或者物品清洁伤口。若身边有清口消毒的无菌纱布等材料,可以用其覆盖伤口,保护局部创面。
4.溺水后如何急救?
溺水发生后应迅速施救,时间越短,死亡风险越低。溺水后4~6分钟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溺水者生还几率较大。若溺水时间超过9分钟,则死亡风险较高。发现溺水者不要立即下水施救,应迅速联系周围的专业救助人员救助溺水者。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缩短急救时间。溺水者救上岸之后,迅速清理其口鼻内的脏物,帮助患者吐出口中的水或污物,通畅呼吸道。溺水者摆为平卧位,已经无心跳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溺水者呼吸道和胃部可能存在于一定积水,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溺水者口鼻,帮助溺水者及时排出积水。等待急救车到来时,持续为心脏骤停的溺水者心肺复苏,就是急救人员达到现场。
5.烧烫伤如何急救?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烧烫伤的情况,这种损伤是热量作用于皮肤导致的,因此急救的关键是尽快消除局部的热量。冷水冲洗是迅速减少余热的可靠方法,因此在出现烧烫伤时,应尽快采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持续冲洗至少10分钟。有条件者,可以迅速将手放入干净的冰水中,去除局部余热伤害的效果更为理想。若隔着衣物发生了烧烫伤,千万不要立即脱衣,可能会带走表皮组织,加重局部损伤,应立即局部冲洗或冷水浸泡,局部浸湿后,皮肤和衣物会逐渐分开,此时再脱去衣物。若浸泡后仍无法脱去衣物,应停止操作,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轻微的烧烫伤,可以在清水或冷水浸泡后,局部涂抹湿润烧伤膏等治疗。但是,若存在严重的烧烫伤,应在冷水冲洗后立即就医,降低后续感染等风险。烧烫伤后,局部可能出现水泡的情况,切勿自行戳破,应前往医院处理。
总之,积极学习急救知识意义重大,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帮助他人,因此应多学一个急救技能,提升自我急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