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识别预防肠梗阻
2023-09-01 16:23:40
作者:李国庆
作者单位:北流市人民医院

肠梗阻是肠道阻塞或狭窄,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的一种严重疾病。它可能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然而,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治疗,肠梗阻的症状是可以得到缓解的。本文将向大众介绍肠梗阻的预警症状、早期发现以及如何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一、引起肠梗阻的原因病因有先天性发育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疝气嵌顿等。后天的原因有肠套叠、蛔虫团堵塞、肠扭转、肿瘤压迫、炎性反应或手术后肠粘连等。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细菌感染及某些腹部手术后、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厚性梗阻。

二、肠梗阻的预警症状

1.腹痛:肠梗阻的早期症状之一是腹痛,通常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在腹部中央。当肠道内容物通过梗阻部位时,疼痛可能会暂时缓解。

2.呕吐:肠梗阻可能导致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肠梗阻的早期。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吐出物可能包括食物、液体和气体。

3.腹胀:由于肠道内容物积聚在肠道内无法排出,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感。

4.排便异常:肠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减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此外,排气也可能减少。

5.发热和炎症:肠梗阻可能导致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三、如何早期发现肠梗阻

1.自我检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上述预警症状,应及时就医。

2.定期体检:通过腹部X光、超声、CT等检查,可以发现肠道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肠梗阻。

3.关注个人病史:有腹部手术史、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患肠梗阻的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四、如何预防肠梗阻的发生

1.预防肠梗阻,小儿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饮食要有节制,不能一次性吃太饱,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进不洁的食物。

2.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多食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畅,无效者及时就诊。

3.保持心情愉悦,每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4.生活中加强自我检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症状,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5.术后护理:①开腹手术的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病情平稳,术后12~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术后24小时后下床活动。②有腹腔手术史的病人或患有“便秘”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尽量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黏豆包、粘苞米等,并且避免暴饮暴食。③患有“便秘”的病人,平时应适当服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避免长时间不排便。④有腹痛、腹胀、呕吐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五、肠梗阻如何理

1.禁食、水,待患儿梗阻缓解、排气排便后或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食(忌甜食,牛奶)以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饮食量应由少到多,忌暴饮暴食,忌食生冷、糯食、油炸及刺激性食物、饭后避免剧烈运动。

2.必要时留置胃管,妥善固定胃管,保持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

3.给半卧位或鼓励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

4.患儿未明确诊断前禁用解痉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5.观察患儿腹痛、腹胀、肠蠕动恢复情况及排便排气情况、尿量及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6.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小儿肠梗阻的治疗原则。

当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部有不明原因的隐痛、呕吐、不排气、无大便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到医院,一旦诊断为肠梗阻,当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时,切不可瞻前顾后,要当机立断,否则将失去宝贵的治疗时机。

六、结论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及早发现和诊断对于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应了解肠梗阻的预警症状,定期进行体检,注意个人病史,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降低肠梗阻的发生风险。当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了解肠梗阻的预警症状、早期发现和预防策略,有助于我们维护肠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当我们充分了解并关注肠梗阻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预防、减少肠梗阻的发生,保障大众的健康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