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矮小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许多人对这一病症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矮小症,本文将向大家介绍矮小症的定义、流行情况、成因、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通过阅读本文,希望大家能够增强对矮小症的认识,为提高大众健康水平尽一份力。
一、矮小症的定义及流行情况
矮小症,顾名思义,是指人体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正常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第三个百分位(根据国内标准)。据统计,全球约有7.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矮小症。其中,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矮小症的30%。此外,短促生长型矮小症、染色体异常性矮小症等也是常见的类型。
二、矮小症的成因
原发性身材矮小症:多见于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由于垂体发育异常或下丘脑功能缺陷所致生长激素合成或分泌障碍;少见于遗传性生长激素缺乏,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生长激素缺陷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继发性身材矮小症:是由于慢性疾病或内分泌异常所致,多为器质性,常继发于下丘脑、垂体或其他颅内肿瘤、感染、细胞浸润、放射性损伤和头颅创伤等。特发性身材矮小症:包括正常个体的变异,如生长和成熟的体质性生长及青春期延迟,以及遗传性身材矮小。社会或家庭环境不良刺激使患儿受到精神创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造成暂时性生长激素分泌功能低下。
三、矮小症的诊断标准诊断矮小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年龄、生长激素水平等。一般来说,当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正常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第三个百分位时,医生会进一步评估其他指标,如骨龄、生长激素水平等,以确定是否患有矮小症。
四、矮小症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儿童身患其他疾病,也会导致矮小症出现。比如精神心理性、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将会严重影响儿童身高增长率提升。所以,在治疗矮小症时,需要先做好检查工作,明确具体病因,消除疾病因素,更有利于提升矮小症治疗效果。比如儿童矮小症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可以给予左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消除病因后,有利于儿童恢复正常生长速率。
(2)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生长激素疗法是儿童矮小症典型的治疗方法。早在1985年,重组人生长激素就已经上市。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和各种非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矮小症患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当前,获准采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病种有: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于胎龄儿和特发性矮身材等疾病。生长激素药物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粉剂、水剂和长效周制剂。针对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患者,可以采用皮下注射用药方式,用药量0.1~0.15u/kg/d,注意睡前注射生长激素,效果更好。
针对处于青春发育期患者、特发性矮身材以及某些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生长激素应用剂量为0.15~0.20u/(kg·d)(每周0.35~0.46mg/kg)(注:WHO标准,生长激素1mg=3.0U)。如果采用长效生长激素药物,只需要每周注射一次,用药量为0.2mg/kg。
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进行后续剂量调整。后续用药量调整方面,可以选择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测量作为检测指标。这是因为IGF-1水平与生长激素用药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IGF-1水平超出实验室定义的年龄或青春期正常值范围,建议减少生长激素使用的剂量。如果患者身高增长速度低于2~2.5cm/年,推荐停止生长激素用药治疗。
一般情况下,采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第一年疗效最为显著,身高增长约12cm。第二年用药略有下降。如患者已经进入了青春发育后期,或者患者的骨龄接近闭合,采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比较差。而采用生长激素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需要坚持用药1~2年,一直到患者的骨骺愈合为止。
五、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为了更好地帮助患有矮小症的人群,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治疗矮小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