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创伤骨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创伤骨科疾病?
2023-09-06 16:27:49
作者:廖正文
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

骨科作为各大医院热门科室之一,它主要是研究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病理知识,运用药物和手术以及物理方法来维持和发展机体这项系统的正常功能形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创伤骨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如何判断自己或他人是否患有创伤骨科疾病?

创伤骨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1.疼痛:是创伤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最初并不严重,在活动多时发生,休息后好转。严重时休息时亦痛,可受寒冷、潮湿的影响而加重。

2.僵硬:以髋关节骨关节炎表现明显,其特点是,僵硬感常出现在清晨起床后或是白天,在一段时间内不活动之后,故称之为“晨僵”。髋关节骨关节炎晨僵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活动后可缓解。

3.关节反复肿胀:常见于膝关节及踝关节,积液多于不严重的外伤或轻度扭伤后引起,关节肿胀积液、疼痛、关节周围压痛、膝关节肌肉痉挛。休息1~2个月后,症状可以自然消退。可以很长时间没有症状,但可因轻微外伤而反复发作。

常见创伤骨科疾病有哪些

1.骨质疏松。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2.骨关节损伤。骨与关节受到某个方向的冲击,承受了超过它所能够承受的力量极限,或者受到挤压、捻挫等暴力导致关节的骨组织以及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盘等组织超负荷,而产生的复合性损伤。

3.骨折。身体局部受到外力撞击引起骨折,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意外跌倒便可能骨折,表现为剧烈疼痛,受损部位出现淤血,常伴有明显肿胀。

4.关节炎。天气寒冷时未做好保暖工作,关节易受冷风刺激引起关节炎。下雨天或者温度较低时,关节炎反复发作,表现为关节僵硬,甚至畸形,若未能及时治疗,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5.手外伤。是指手部受到了一些外伤性的损伤,例如切割伤、挤压伤、砸压伤、灌烫伤、灌注伤、移断伤、电锯等等这样的一些外伤导致了手的皮肤软组织完整性破坏,包括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组织等损伤,引起相关症状,称为手外伤。

如何判断自己或他人是否患有创伤骨科疾病

1.体格检查:主要包括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如果结果显示白细胞的数值上升,就可以代表关节存在炎症。此外还要检查血细胞比容或者血清蛋白电泳、血沉等,当关节有炎症的时候,血沉也是超出正常范围的。

2.X线:当患者的关节受伤后形成退行性病变,就会显示关节间隙变窄或者骨端硬化等特征。有些患者还会显示关节内有游离体,还会因为骨端生长发育障碍等。

3.CT:患者可以通过CT检查观察关节或者软组织部位的病变大小以及范围、密度变化,还有骨病向邻近的组织扩散。

4.MRI:这种检查手段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软组织以及软骨病变的范围,还有内部结构。

5.ECT:患者做ECT检查的时候,能看到全身的骨骼在闪烁,可以针对全身的筛选检查,能尽早地发现关节组织病变,及早地确诊和治疗。

骨科疾病患者如何护理

1.关节疼痛护理。关节疼痛是骨科疾病常见症状,其可能与骨关节炎、肌肉劳损有关。如果骨科疾病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可尝试着简单的伸展运动,缓解疼痛,也可选择冰敷、热敷等方式减轻疼痛感。若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选择止痛药止痛,但要遵照医嘱规范用药。当发现骨折时,首先停止运动和活动,以免扭伤或者加重骨折程度,再固定伤口,以免骨折端移动,避免造成更多伤害。

2.骨折护理。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包括四肢关节和中轴骨骨折等。处理骨折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予以治疗。若为开放性骨折,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若普通骨折,一般选择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需要注意骨折期间护理工作,叮嘱患者多休息,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骨折后的康复锻炼可帮助骨骼和肌肉功能恢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锻炼强度及方式,避免过度锻炼,也不可锻炼不足。康复锻炼一般选择散步、伸展、弯曲等方式。骨折患者护理时还需注意饮食,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肉类和蛋类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