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可供急教使用的止血带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充气式、卡带式、布条式以及旋压式。各类型止血带使用范围和临床特点各不相同,精心设计的止血带能够可靠地实现出血控制,降低发生休克的风险,提高存活率。
其中充气式气压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中使用最为普遍,其特点是压迫面积较广,压力均匀,可根据连接的压力表随时测定、显示及调节压力,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
一、止血带的使用步骤
1.先用棉村垫缠绕于上臂和大腿,气囊袖带应放置在肢体的最大圆周点,以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防止神经和组织受损。上臂袖带应放置在肩和肘之间上1/3;应用于下肢时,袖带放置在大腿近端1/3处。绑扎气压止血带,为防止松动,可外加绷带绑紧一周固定。
2.气压止血带绑扎安当后抬高肢体。
3.用驱血带由远端向近端拉紧、加压缠绕。
4.缠绕驱血带后,向气压止血带充气并保持所需压力。
5.使用完毕时松开止血带。
二、止血带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止血带仅用于四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时必须有充分的麻醉。患肢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栓塞、严重动脉硬化及其他血管疾病者禁用。橡皮管止血带仅用于成年患者的大腿上部,儿童患者或上肢不宜使用。
三、止血带的压力和时间设定
目前对止血带压力的设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设定止血带压力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基于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设定,上肢充气压力为SBP+50mHg,使用时长为60min;下肢充气压力为SBP+100mmHg,使用时长为90min,上、下肢再次使用止血带中间间隔时长均为15min。
2.基于肢体闭塞压力(Iimbocclusionpressure,LOP)设定。LOP是最近在骨科学及麻醉学等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肢体的特定部位使用特定的止血带,通过气囊阻断动脉血流入肢体末端的最小压力值,四、止血带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准确,缠在伤口的近端。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与皮肤之间应加村壁,在绑扎止血带的部位必须先用数层小单或其他村垫缠绕肢体,然后将止血带绕其上。村垫必须平整、无皱褶。
2.应仔细检查管路是否密封良好,气囊和连接处是否漏气,连接是否宰固,使用前先充气观察一段时间无漏气后再使用。
3.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以远端出血停止、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过松动脉供血未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
4为了尽量减少止血带的时间,充气式气压止血带必须在手术前开始充气。灭菌的橡皮管止血带应在手术开始前绑扎。
5.在消毒时不要将消毒液流入止血带下,以免引起皮肤化学烧伤。
6.使用止血带前通常需要驱血,在止血带充气之前外科医师负责抬高肢体并由远向近端驱血,让血液回流。伤口感染、血检或肿瘤患者避免驱血。
7.止血带需要放气之前,巡回护士应与外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确认后方可缓慢放气,过快放气会使大量血液快速分布到肢体,引起血压快速下降,甚至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放气前麻醉科医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适量血管活性药物,减轻或避免发生上述情况。过快放气也会使患肢缺血组织乳酸等代谢产物快速进入体循环,引起机体内环境突然变化,也可能产生缺血并造成再灌注损伤。
总之,严格掌握止血带的使用压力和时间,正确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及绑扎部位,掌握止血带的充、放气方法及注意事项,可有效预防止血带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