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一个让人熟悉又模糊的名词,熟悉是因为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过骨折的经历;模糊是因为对骨折的了解程度不够,只有个大概的印象;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骨折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一、骨在人体中的作用
骨,由骨组织构成,一般成年人身体中拥有206块骨;骨外伤后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按照体内的部位骨可分成躯干骨(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颈椎、胸椎、腰椎、低椎)、颅骨(分布在我们头部周围的骨头)和四肢骨(也就是我们手上、腿上的骨头)。
骨骼在我们身体中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保护功能:保护内部器官,比如颅骨保护脑。
支持功能: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
造血功能:骨髓能通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细胞。
贮存功能:骨骼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和磷。
运动功能:骨骼能和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产生并传进力量使身体运动起来。
二、什么是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被破坏或连续性被中断。当骨略承受的力量超过自身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时,就会发生骨折。
骨折常见的几种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的完整性,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及筋膜或骨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及筋膜或骨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清创,去除所有外来污柒物和患病组织,然后打开骨折部位,根据断裂情况选用不同的植入材料去固定骨骼,最后进行伤口缝合。
闭合性的骨折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移位软组织损伤,而导致骨折水泡的产生,如果损伤治疗不及时,通常会在两周之内形成水泡。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
(1)部分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又可分为:
裂缝骨折:骨质出现裂隙,无移位,多见于颅骨、肩胛骨等。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有时成角时形不明显,仅表现为骨皮质劈裂,与青嫩树枝被折断时相似而得名。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
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其形态可分为:
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
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骨折线呈T形或Y形者又称为T形或Y形骨折。
三、骨折的临床表现
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骨头畸形、反常活动,比如皮肤表面不正常的凸起或凹陷等:骨擦音/骨擦感(骨折端之间摩擦或碰撞的声音/感觉)是骨折的专有体征。注:严重的多发性骨折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四、骨折后的急救处理
1.初步评估迅速有效地判定虑者的伤情及早发现和处理颅脑、胸腹部伤;首先抢救患者的生命,给予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止血
可采用指压、包扎、止血带等办法止血。
3.包扎
创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将细菌帝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
4.妥善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
五、如何加速骨折恢复?
想要快点好起来,光补钙其实是不够的,还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1.散瘀消肿:不管是身体恢复期所用的药物还是吃的营养,都需要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骨折部位。而中医也有“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的说法。因此,要想骨骼长得快,就先得保证散除受伤部位的瘀肿,使经络通畅,维持血液正常运输的能力。
2.激发骨骼的自愈力:发生骨折时,骨骼中的活性成分骨细胞会被自动激活,它对骨头修复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我们熟知的维生素D,其实维生素K对骨细胞的激活作用更大。人们日常食用的菠菜、西兰花、蛋黄、干酪、坚果等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其次,骨折发生6周后,还应适当活动以刺激骨细胞,加速骨骼修复。
3.定期的复诊:骨折恢复过程中,患处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石膏不小心打湿了、肿痛的情况更严重了,都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另外,遵医嘱,定期拍片,了解骨骼的愈合能力、愈合程度等方式都能帮助骨折恢复。以上就是本次科普的全部内容了,最后提醒一下大家有发现类似骨折的情况一定要正确评估伤情,及早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希望大家通过本次科普能够认识到骨折不可怕,掌握正确的骨折急救知识并尽早进行干预,就能将骨折带来的风险和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