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本身就患有近视,而怀孕期间又被提醒孩子有近视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小丽千方百计去避免孩子戴上眼镜。而在某次寻方问医药期间,医生告诉他中医挑部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近视。小丽十分惊讶,中医怎么可能呢?不过,经过详细讲解后,小丽也理解了其中原理,并打算让孩子试一下。
中医是怎么看待儿童近视的?
中医对待儿童近视的观点是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儿童近视可能与肝肾功能不足有关。肝肾虚弱可能导致眼睛筋脉无法得到充分滋养,进而引发近视。此外,中医也认为消化、吸收食物能力下降后,也会影响到身体的营养吸收,包括眼睛所需的营养。这可能会导致眼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加速近视的发展。此外中医还强调情绪对近视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情绪波动或过度用眼的状态下,心火可能亢盛,影响到眼睛的健康,从而导致近视的出现。
中医调护怎么处理儿童近视防治?
1.肝肾调理:肝肾调理在中医对儿童近视的治疗和预防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因此,通过调理肝肾,可以增强筋骨的健康,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近视。这一理论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脏腑相生相克的观念。而在肝主筋,肾主骨的解释中,肾与骨骼的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由于儿童的骨骼和筋脉尤其活跃,所以调理肝肾对他们的视力非常重要。
在具体用药时,中医常用的中药如枸杞子、菟丝子等被认为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枸杞子富含维生素A、C、E和多种矿物质,有助于保护眼睛的视网膜。菟丝子则被认为可以滋补肝肾精气,改善视力,特别适合儿童近视的防治。因为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维护眼球的结构和弹性。此外,枸杞子还富含类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视网膜和视觉功能至关重要。它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眼睛受损的风险。而菟丝子则是被认为可以滋补肝肾精气,有助于改善眼睛疲劳、提高对屏幕和书本的耐受力。它还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减轻眼部不适。
2.血气调理:中医理论认为,血液和气血的畅通对于保持眼睛健康和预防近视至关重要,认为视力受血气的供应和循环影响。血液携带氧气和养分,供给眼睛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当血气流通不畅时,眼部组织可能因氧气和营养不足而受损,促使近视的发展。
在具体药物使用时,中医使用一些中药如当归、川芎等,这些中药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当归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它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增加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到眼部。川芎则被用于改善微循环,有助于保持眼部组织的充分供血,减缓近视的进展。其中,当归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类胡萝卜素。这些成分有助于抗氧化,减轻眼部细胞的损伤,同时促进微循环,提高视网膜的养分供应。而川芎则是具有活血化瘀的特性,可以改善血液流动性,减少血液黏稠度,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这有助于维持眼睛组织的正常功能,降低近视的风险。
3.脾胃调理:中医强调脾胃的健康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密切相关,比如脾胃被视为人体的“中央厨房”,负责消化食物,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脾胃功能良好能够保证充分的营养吸收,包括对眼睛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可能导致食物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足。这会影响到身体的整体健康,包括眼睛的健康。儿童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支持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和维护。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使用一些中药来滋补脾胃,以改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常用的中药如黄芪、山药等被认为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黄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消化力。山药则具有滋阴润燥、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改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其中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被认为具有益气固表、增强脾胃功能的特性。它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提高免疫力,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整体健康,包括视力。山药是富含黏蛋白和淀粉,具有滋阴润燥、补益脾胃的特性,可以改善脾胃的消化功能,提高食物的营养吸收,从而有助于维护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