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贮存的铁含量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进而引发贫血的一种疾病,在医学领域的贫血疾病种类中,以缺铁性贫血较为普遍。本病可出现在人类生长的任何阶段,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高发在六个月至二十四个月大的婴幼儿身上,给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需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及时预防,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病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什么是儿童缺铁性贫血?
按照儿童铁元素缺乏量可分成铁元素减少阶段、红细胞生成缺铁阶段、缺铁性贫血阶段。铁缺乏症的每个阶段出现的症状各不相同。铁元素缺少阶段:该阶段是铁缺乏症的早期阶段,此时儿童机体的铁浓度有所减少,但红细胞生成并无影响,所以基本不会伴有临床症状,也是铁缺乏症控制治疗的最佳时期;红细胞生成缺铁阶段:该阶段是儿童机体铁含量明显不足阶段,儿童机体内的血清转铁蛋白传输至骨髓幼红细胞受阻,从而导致儿童机体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无法为全身进行营养输出,此时患者会出现精神不振等症状。缺铁性贫血阶段:此阶段可以说是铁缺乏最严重的阶段,此时患儿机体严重缺乏缺元素,血清蛋白合成严重受阻,红细胞长期得不到营养会出现小细胞低色性病变,机体代谢明显病变。
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铁元素过多丢失:患儿有慢性胃肠道失血,如先天性上消化道致畸病、麦克尔憩室等,还有因支气扩张性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性疾病而引起缺铁;铁元素吸收不良:多见于青少年中,有不明病因的慢性肠炎、泄泻者,并且有胃大部分切术史者;铁需求量增大而摄入减少:在生长发育过快的婴幼儿中,其比普通人对铁元素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或偏食现象则也可导致此类疾病发生。
三、儿童缺铁性贫血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如果诊疗开展不及时,将会严重损害机体健康,并可能会给消化系统吸收功能以及精神状态等各方面产生障碍。一般该类病人均会出现精神状态行为异常现象,以精力不集聚、易怒和暴躁等为主要。还会发生智能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所以父母们应重视起来。还易导致病人产生异食癖,对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消化吸收方面,会对病人的消化吸收体系产生负面影响,以厌食症、舌炎等为主要症状;病人会出现心跳加快、眩晕等现象,出现指甲变平或下凹和脱发、头发干燥、肌肤皱缩等现象。
四、儿童缺铁性贫血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及时补充营养足月出生的婴儿在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治疗上,要叮嘱婴儿家属及时给其补充营养。建议情况允许的母亲在4~6个月期间坚持纯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后要合理增加膳食,这是由于4~6个月期间母乳中铁元素最高,而6个月后母乳中的铁元素明显下降,无法满足婴儿机体的需求,因此在此时要及时添加辅食,确保婴儿的铁元素供给。而早产儿或体重过轻的婴儿,建议采取母乳喂养的同时在1个月后适当添加铁元素补充药物,直到婴儿满12个月为止。
(二)合理搭配膳食在儿童进入高速发育期后,要重视儿童的饮食搭配,每天的膳食要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正常摄取。如果被确诊为患有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食用如蛋类、瘦肉等食物。此外,芹菜和猪肝、大豆和木耳、海带和香菇等食物中也富含大量的铁因素。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进行适当增补也尤为重要,其原理在于,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可以有效提高铁质的吸收率。但有些儿童有进食不良的习性,如偏食、挑食等,应当帮助其改善,尽量保持营养物质的摄入丰富,不要过于娇惯。在合理搭配儿童膳食的同时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检查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最为有效简单的检测手段,因此可以采用定期检查血常规的方法对儿童铁缺乏、缺铁性贫血进行防治。早产儿或体重低下的婴儿应在3~6个月就进行定期的血常规检测,足月婴儿应在9个月后进行定期检测。对于青春期的儿童尤其是女性儿童更是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便于预防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总结: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大家对儿童缺铁性贫血有所了解,提高孩子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