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肌梗死科普知识
2023-08-25 15:06:54
作者:玉芳莉
作者单位:广西横州市人民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往往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威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我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预防并早期识别心肌梗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心梗的定义、病因、危险因素、如何识别心肌梗死及预防进行科普。

心梗即冠状动脉突发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管道当冠状动脉发生堵塞时,心肌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进而引发心肌梗死。

一、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上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

2.激动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二、心梗的危险因素

心梗的发生和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龄等,这些危险因素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危险从而增加心梗的发生。

三、怎样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突然发作的疾病,但心肌的堵塞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出现先兆症状,比如身体乏力、心悸气促、胸前区疼痛以及胸部不适等,这些症状属于冠心病等疾病常见的症状,而冠心病正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就要去医院就医了。

2.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

在真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前,患者还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早期症状。比如在清晨、休息的时候或者活动的时候出现心前区疼痛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一些心衰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患者会表现出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四肢冰冷等休克症状。

3.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后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心梗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心脏会增加供血来改善供氧,因此会出现心跳加快与血压升高的情况。如果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未接受治疗,心脏功能就会逐渐下降,进而导致心跳减慢,并且会出现休克表现。

典型的心肌梗死,因为症状明显且严重,患者本人基本上都能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能及时就诊或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对于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无典型的胸痛,表现为下颌痛、牙痛、右上肢疼痛、后背疼痛、上腹痛,常常在家耽误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耽误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后才就诊,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需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四、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每一秒都非常宝贵。“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1.立即拨打120急救或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2.当即让患者就地平卧,两脚略抬高,切勿搬动,以免加大心脏负担,累及生命。

3.镇静。若家中有急救药品,可马上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

4.有条件的话,可迅速让患者吸氧。

5.若患者忽然心脏不再跳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专业的急救人员来到。

五、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维持血压、血脂及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是防范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前提。

2.合理饮食日常饮食需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防止血脂升高,避免肥胖。禁止暴饮暴食,少食用油炸、辛辣等食物,遵从少量多餐原则;禁止饮用浓茶、酒品等。

3.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益于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再发梗死率。

4.规律作息冬天为心肌梗死发病高峰时期,注意防寒保暖,尽量不要熬夜、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的睡眠。

5.保持好心情,学会控制情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