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便秘呢?
便秘是指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过久,所含水分降低,变干变硬,不易排出的症状。具体诊断标准是:①排便次数减少;②排便困难或有排不尽感;③粪便干结坚硬。若1-3项具备其中1项或组合即可诊断为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d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即为便秘。
一、便秘的原因
便秘,通常是由于粪便在消化道中移动太慢,或无法从直肠中有效清除,导致粪便脱水,变硬和干燥,从而引发。慢性便秘有许多可能的原因,一般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可能与直肠肛门病变等器质性病变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排便功能紊乱等功能性因素有关,或者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便秘根据有无脏器器质性病变因素,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的病因主要包括:
①结肠肛门疾病:先天性巨结肠等先天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外伤或肿瘤等导致的长江狭窄,直肠内折叠等导致的出口梗阻,以及痔疮,肛裂等肛管及肛周疾病等。
②肠外疾病,如腹腔内肿瘤、肛周脓肿、痔疮等引起大便排出通道受阻。
③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肠麻痹。
功能性便秘,指无明确脏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主要包括:
①长期卧床、静坐、缺少活动,主见于瘫痪、心脑血管病人、产妇、及IT白领等。
②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偏爱吃蛋白含量高和辛辣的食物,高蛋白食物在肠道中运行速度是最慢的,并且能产生很多有害气体。进食过于精细,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过少,喝水少,使食物残渣缺少对肠道的有效刺激,在肠道内停留过久而形成便秘。主见于老人和减肥者。老年人身体机能低下,胃肠运动能力同样降低,加上肛周肌肉力量下降,因此多数老人都有便秘。很多女孩子为了苗条,忌食含脂肪的食物,但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人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脂肪摄入过少也会造成便秘。
③药物因素。引起便秘的药物很多,主要有胃肠解痉药、制酸剂、抗哮喘药、降血压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病药、抗过敏药、阿片类、抗肿瘤药,其中抗肿瘤药和阿片类止痛药物最为常见。
④精神因素:主见于精神压力大,受过精神创伤,或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精神衰弱者。
二、便秘的危害
1.会导致肛肠类疾病。便秘患者一般大便干燥使排便困难,会导致痔疮,直肠炎等肛肠疾病的发生。
2.便秘会影响人的面色。尤其是那些长期便秘的人群,他们的面色晦暗,而且还会出现痘痘,黄褐斑等,这就是由于便秘导致肝脏负担加重,毒素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使内分泌系统受到影响造成的。
3.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大便不能被及时排出去,导致有害物质在体内堆积,会影响胃肠的神经功能,引发食欲不振,腹胀等现象的发生。
4.影响大脑正常功能。还是由于便秘,毒素在体内排不出去,有毒物质会进入神经系统,影响大脑正常功能,使人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5.引发结肠癌的发生。粪便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若是不断被肠道吸收可能会致癌。
6.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短期便秘或是长期便秘,对心脑血管病人都是一个致命的危险因素,在大便时使腹压持续长时间增高,减少了回心血量,同时使颅内压持续增高,极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三、如何预防便秘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多饮水,不要渴了才喝水;避免久卧久坐;中青年人可以快步走、跑步、游泳;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散步;长期卧床病人,自己可以多做收腹、提肛活动,家人可一日多次给予腹部按摩(以按顺时针按摩为佳)。
2.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排便。水果类如火龙果、梨、苹果、香蕉等,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肠道健康,保持顺畅的排便。但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不同,在选择水果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早起或餐后或晚间固定时间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定时如厕。不要经常靠吃泻药解决便秘,这样会对肠道造成很大的刺激。
4.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必要时可短期休假,缓解工作压力。
5.明确长期服药出现便秘者,及时与医师沟通,在医师指导下,调换替代药物,减少便秘的发生。
6.长期便秘且无明显原因突发便秘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除外器质性病变。